跳到主要内容
新闻发布

市建局回应有关「屏风效应」的声明

对於有环保团体今日(星期日)指称,市区重建局的重建项目可能会产生「屏风效应」的问题,市建局发言人回应有关的新闻查询如下:

  • 市区重建局在二零零一年月成立至今,共有十一个项目批出了联营发展合约。所有市建局的发展项目,都是严格遵照当时全港适用的「规划标准与准则」而进行规划设计的。
  • 政府在二零零六年七月发表「空气流通指引」,当时荃湾万景峰项目的上盖建筑工程已经接近完成。杨屋道项目的建筑工程,则在二零零五年二月已经开展,现已进入上盖建筑阶段。
  • 市建局一向对环保要求极为重视,严格规定所有发展 项目,都要符合甚至超逾现行环保要求。虽然政府的「空气流通指引」只是政府为其工务工程所订下的内部指引,对其他业界不具约束力,不过市建局为了回应市民 的诉求,对於仍在规划阶段的项目,例如中上环的卑利街项目和湾仔的利东街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参照这份指引。市建局坚尼地城怡峰的环境建筑设计,更取得 香港环保建筑协会最高荣誉的白金奖。
  • 较早时市建局向城市规划委员会提交的卑利街和利东街两个项目的总纲发展蓝图申请时,已经将「空气流通评估」的结果包括在内。
  • 卑利街项目为了加强空气流通,已经提供东西走向的通风廊,并且在嘉咸街两旁重建只有三层高的楼宇,而地盘内其他高层楼宇则往後移放,这样布局可使南北的通风廊更宽敞。
  • 利东街项目现时的楼宇布局,令到空气流通只限於南北对流。针对此问题,新设计特别开辟东西气流通道,使项目范围内的气流大大改善。
  • 市建局负责推行政府的《市区重建策略》,其中包括 一个为期二十年的旧区重新计划,总发展成本约二千五百亿元。由於当中的项目大部分都预计会出现亏蚀,为了令到这个庞大的市区更新计划长远持续可行,政府特 别在财务方面为市建局提供援助,包括一百亿元的注资和免补地价,以方便市建局能够在审慎理财的原则与照顾楼宇的环保规划需要之下,在长远来说,达到财政自 给,以免旧区重建成为纳税人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