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专题故事

拥抱改变 探索新知 市建团队WORK SMART 以智慧提升工作效率

p市建局在上海街的保育活化项目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赢得 Autodesk Hong Kong BIM Awards 2017。

旧区的老化速度急促,为赶上市区更新的步伐,市建局不断求变、求进步,务求在有限的资源下,以最高效益的方法,做好市区更新的工作。市建局团队亦必须调整心理和不断学习新知识,去应付繁重的工作。市建局工程及合约经理刘美凤相信知识可改变一切,「只做到接受改变在现今社会已不足够,要进步,一定要有探索新知识的好奇心,多了解、多尝试。」她指现今科技发达,打开电脑就能获取不同的知识,所以平日她和热爱电脑的儿子也会上网「八卦」一下时兴的电脑应用程式,亲子共同探索新知识。

在工作上,身为建筑师的她,也不时探索一些新技术,希望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最近,刘美凤在其负责的上海街六百至六百二十六号保育活化项目中,应用建筑信息模拟技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简称『BIM』),建立一个建筑信息模型资料库,涵盖建筑、结构工程、土木工程、园境、机械及电机、屋宇设备、建筑几何结构、空间关系、地域性资讯、建筑物元件数量及特性等资料,再透过三维建筑模拟软件,将收集得来的数据立体图像化,整个设计及施工过程一目了然。BIM的应用更为刘美凤及市建局赢得Autodesk Hong Kong BIM Awards 2017

由不认识BIM是什么,到现在成为公司内的BIM达人,刘美凤忆述一段经历。「我刚加入市建局不久,便要负责管理启德焕然壹居的工程项目。有一天,在偌大的地盘中,我看见一个婶婶在太阳猛烈的照射下反覆堆砌外墙,砌来砌去也砌不好。后来发现她原来从未收过图纸,工程管工也没有跟她解释砌墙的方法。」这件事令刘美凤觉得很震撼,发现原来在地盘的世界里,传统的「人传人、纸传纸」的沟通方法并不可行。「地盘咁大,要每一个人都清楚知道工序流程,必须要有一旧『云』( i c l o u d ) , 即是一个中央资料库, 令不同岗位的人也可从同一地方找到所需的资料。」她续指,放在中央资料库的资料必须简单易明,这才能做到沟通的效果。「好像建筑用的图纸,有很多线条和专用术语,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是很难明白的。」这个经历令刘美凤决心要找到一个方法,可令复杂的图纸变成简单易明的立体图像,令所有人更明白工作的要求。就是这样,刘美凤与BIM结下不解缘。

数年前,市建局已开始推广「智慧楼宇」的概念,利用智能科技改善住宅项目的家居及公用地方环境。在过去一年,更在重建项目逐步加入「智慧」元素,将「智慧楼宇」的概念扩展至「智慧社区」,将重建后的小区,发展成新旧交融的「智慧社区」,优化生活环境,促进社区活力。市建局著手与合作项目发展商探讨在项目设计阶段及建筑期试行BIM。「我觉得上天的安排是那么的巧合。公司打算在项目中行BIM,我因而有机会学习和应用新技术,也可以跟团队一起试验和改进,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益。」

市建局第一个行BIM的项目,就是上海街的保育活化项目。该项目涵盖二组战前「骑楼」式建筑,是典型上居下铺的「唐楼」,反映当时香港街道风貌,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物。「项目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在重建和保护旧建筑之间取得平衡,不单要保存历史元素,同时亦要保存历史建筑附近街道及社区的氛围。」除此之外,有限的施工时间也是挑战。项目的工程部份必须於数个月内完成,由於时间紧迫,工程的每个细节必须要拿捏得精准,BIM在这个项目上就可以大派用场。「有别於传统的现场测量和摄影记录,BIM利用激光进行实景扫描、摄影和测量,甚至可以准确地掌握建筑物所有出入口的位置、街道设施,甚至现场环境等,再以3D建模技术,将数据以虚拟的立体图像显示。」刘美凤指BIM让大家可以看到建筑物所有细致位,如大厦设施的安装位置,可避免施工中出错的机会,BIM更可显示整个地区的环境,如光线和阴影,只要点击图像就即可随时看到如内墙上的太阳光等,同事就可以按资料设计或规划相应设施,如遮阳屏、合适的墙面漆等。BIM更可协助项目管理、调控建造程序及风险管理等。

p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上海街的保育活化项目准确地评估建筑物所有出入口、街道设施,甚至现场环境。

BIM亦可增强项目人员的沟通,刘美凤说指BIM的三维模型可让管理层及其他持份者了解建筑设计,以及设计与历史元素的关系,从而为项目的发展蓝图作出更合适的决定。工友亦可透过BIM的模型及资料库了解工程各部份的细节,减少因「上传不下达」或沟通不足而引致的施工延误。而市民亦可在日后透过BIM欣赏到历史建筑的特色、保育方法和历史的氛围等。

工程及合约总经理梁德明说:「使用B I M 为项目、团队、住户和整个社区以及周围的环境带来裨益。我们将进一步在不同的项目中使用B I M,提升工程的效率。」他指除了上海街的保育活化项目外,市建局自行发展之马头围道/春田街商住发展项目及中环街市保育活化项目设计阶段及建筑期试行BIM。而BIM得来的数据,更可用於楼宇管理系统(Building Maintenance System,简称为「BMS」),为项目将来的设施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可提高建筑物的设施管理效率。「以后开一开电脑,仔细如建筑物内某一层楼的某个防烟门的问题也查到,方便业主进行适时维修。」

p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显示太阳光投射在墙上的光线及阴影。

BIM的技术更拟推广至市建局的其他业务,如楼宇复修的范畴,这全因为团队的求变及探索精神。最近市建局楼宇复修部收到一个大厦维修的个案,涉事的屋苑已有五十多年楼龄,很多大厦的公用设施已破旧,需要进行大维修。岂知在招标寻找合适的工程顾问及承办商时,得来天文数字的报价,令业主顿时却步。「我们跟业主了解之后,知道原来他们拿了一张五十多年前的大厦图纸去报价,图纸上有很多地方已不能反映现实的情况,可能因此未能获得较准确的报价。」刘美凤与楼宇复修部的同事商量后,认为可试用BIM的激光扫描技术,为大厦进行全天候实景扫描,以获取最贴近现况的数据,再将之幻化成立体图像,方便承办商了解大厦的真实状况,从而拟定维修的范围,并提供一个较准确的报价供业主参考。

在访问期间,刘美凤收到BIM承办商的来电,说要开一个紧急会议。她随即在电脑上启动一个网上会议的应用程式,便可与多个不同的合作单位开会,应用程式更可显示会议中提及的所有文件、图片和影片等,整个会议只历时短短五分钟,问题便解决了。「现在开会都要smart,不用再花时间找开会的地方和约齐不同人才可开会,只要有电脑或电话,随时随地都可以解决问题。」刘美凤认为未来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无论工作和生活都会与科技结合,她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改变,而拥抱改变及探索新知往往能为工作及生活带来惊喜,令每一天都变得更有动力和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