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

疫情無阻住戶「上樓」 200重建戶獲編安置單位

我在上一篇的網誌中,分享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下,市建局團隊靈活應變,盡力調整業務和運作,避免市區更新的工作有所延誤。

市區更新不只影響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發展,更是改善市民在破舊環境生活的重要工作。不少居住在重建項目內樓宇的租客,每日面對殘破失修的居住環境。這些租客一般需要等候一至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待市建局完成有關住宅單位的業權收購或政府收回業權後,才可以處理他們的安置安排,讓合資格獲得安置的租客,編配安置單位,改善生活。

因此,在這場至今已歷時超過半年的抗疫持久戰當中,我們需要做好防疫措施,盡量控制疫情及相關的防疫工作對市區更新的影響。過去,市建局團隊檢視和調整轄下各項業務的運作流程,並充分應用創新技術和智慧科技,克服困難,以追回受疫情影響而落後的工作進度,尤其在處理受重建影響租客的住戶的安排,讓他們能早日獲得安置,改善居住環境。

疫情影響重建安置進度

疫情對市建局轄下重建項目的工作進度造成一定影響。在已開展的項目中,共有10個位於土瓜灣、中西區和大角嘴的重建項目,已進入收購和清場階段;然而,這些重建項目內超過200位租客的安置及交還單位手續,因為疫情嚴峻及各項防疫措施實施的緣故,而無法如期進行,因而影響到連帶的清場工作,以至其後的樓宇拆卸、招標等,亦要一併延遲。

以往當市建局完成重建項目內物業業權的收購後,便會為居於單位內的租客進行資格審查,按既定準則發放特惠津貼或提供安置。選擇安置的合資格租客,在簽署退租和交還單位的協議後,將獲市建局發出一份可供選擇的公屋及市建局安置大廈單位名單,並安排他們出席配樓,在民政事務總署人員現場見證下,親自從抽籤箱內抽出獲編配單位的籌號。

然而,今年年初疫情爆發,政府在2月起實施「居家工作」安排,民政署安排人手提供見證的服務需要暫停;部份律師樓亦配合政府實行「居家工作」,使我們安排租客前往律師樓簽署協議的手續亦受阻延。

除了人手限制,安排抽籤配樓的場地亦受到影響。由於每一個配樓環節,皆有大約數十名租客一同參與,市建局以往需要租用面積較大的社區會堂,以容納出席的租客及職員。在防疫措施及「限聚令」的實施下,社區會堂場地在今年上半年的大部份時間,均需要關閉;即使在4月至5月期間曾經重新開放予公眾使用,但亦因使用人數的限制,未能用作舉辦抽籤配樓這類有大量人群聚集的活動。由於上述種種的限制,共有4次抽籤配樓安排需要延期,約250名租客受到影響。

突破疫情制肘 恢復配樓工作

我們考慮到受影響居民的迫切需要,為盡早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市建局團隊應用視像會議程式,在今年5月開始恢復配樓工作,並租用九龍城一所酒店的大型宴會廳,以代替社區會堂,舉辦一次大型的抽籤配樓,一次過為72名合資格租客編配公屋和安置單位。

團隊將面積約4,000平方呎的宴會廳,特別設置為互相分隔的9個獨立小房間,以8名租客為一組作上限,安排在每一個等候區內,讓出席配樓的租客能在不同的房間等候抽籤,確保職員與租客、以及租客與租客之間,有足夠的社交距離。抽籤現場亦要求職員和租客佩戴口罩、量度體溫,並提供酒精搓手液等,做好防疫措施。

每名租客到抽籤時,才會被帶到獨立的抽籤區,抽出獲編配的單位;我們亦將整個抽籤過程,透過視像會議程式傳送到每個等候房間內直播,讓所有租客和民政事務總署人員參與和見證,在維持整個抽籤程序公平、公開和公正的同時,盡力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防範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

ura photo市建局安排在酒店宴會廳舉行抽籤配屋,合資格租客被安排於不同房間等待,期間以視像會議形式見證抽籤過程(左);職員根據抽籤輪候次序安排,引領相關租客到抽籤區,親自抽出獲編配單位的籌號。

這次抽籤安排運作順利,參與的租客亦十分滿意相關的防疫措施。參考這次經驗,我們在5月至8月期間,另外進行了多場抽籤配樓,連同之前的72名租客,合共已為240名租客編配安置單位,大部份租客現已按編配結果安排「上樓」。在這個疫情難關下,我對同事們能謹守崗位,展現克服困難的能力和決心,加快處理重建項目內居民「上樓」的安排,減少他們對「疫」境的壓力和焦慮,感到欣慰。

機械人為交樓場地消毒

除了安置重建項目內的租客得以「上樓」,在4月底落成的煥然懿居,我們亦盡力安排所有單位業主,完成所需要的交樓程序,盡快遷入新居。負責項目的團隊在5月初展開交樓程序時,將交樓處的服務時間,由原來周一至周五延長至周日,一星期七天接受業主預約交樓;現場除採取一系列防疫措施之外,每個交收時段,每個樓層最多只有兩個單位作交收,避免前往每樓層的人數太多,減少人群聚集。

我們更進一步應用智慧科技,為交樓場地加強防疫,同事們委託一間本地科研公司,引進一台由外地研發的服務機械人,改裝作抗疫用途。這個機械人本身已具備了光學雷達和可探測深度的鏡頭,能夠辨識場地佈局,及避開行人和障礙物,並能自動設定合適的行走路綫。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為它添置消毒噴霧裝置,以便為場地每個區域進行消毒,也加裝紅外線體溫探測功能,為現場的業主及同行親友量度體溫。

這個機械人於6月至8月期間,在煥然懿居的辦事處工作。每日定時以預設的路線行走,為場地消毒,為出席交樓的業主提供一個安全、安心的環境,協助我們團隊順利完成450首置單位的交收,讓業主早日「上樓」。

ura photo在交樓期間,市建局在煥然懿居辦事處安排一台抗疫機械人(左圖),加強防疫。這台機械人配置消毒噴霧(中),可定時為場地消毒;它亦安裝了紅外線體溫探測功能(右圖),自動為業主及同行親友量度體溫。

推廣「智慧抗疫」 加強社區抗疫力

這台「抗疫機械人」現已移師到旺角的唐樓活化項目「618上海街」,並因應場地及其公眾設施的設置,進行優化,例如加入更多商場資訊,並增設視像對話系統,便利公眾與管理處職員進行視像通話等,加強服務。

ura photo「抗疫機械人」現已在旺角「618上海街」的唐樓活化項目,投入服務

市建局團隊更積極應用更多創新技術,進一步加強樓宇內各項防疫設施的效能,例如研究優化大廈的污水排氣管的設計,探討加入空氣消毒淨化功能的可能性。我們已展開委聘工程顧問的招標工作,邀請相關服務供應商遞交建議書,應用高效病毒濾網、紫外線消毒、光觸媒殺菌或其他的創新技術,將排氣管內的污濁空氣徹底淨化後,才在大廈天台及外牆等不同排氣口排出,避免病毒吹向周邊樓宇,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這項研究將在旺角豉油街安置大廈以及即將落成的中環街市項目中實地測試。日後有進一步資料,我會在這網誌向大家作詳細介紹。

面對嚴峻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創新科技成為了一個抗疫的關鍵。我們將繼續致力向市民提供與時並進的設施和服務,促進公眾設施以至私人樓宇提升衛生水平和防疫設施的效能,全方位推動實踐「智慧抗疫」,提升社區整體抗疫力,推動香港成為智慧宜居和健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