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題故事

展望未來 三個市區更新周期

政府的《香港2030+》最終報告中提及私人單位的老化程度非常嚴竣,市區樓齡超過50年的私人住宅單位數目,將由2018年只有約198,000個,急增至2048年的854,000個,在未來30年增加4倍多。

邁向下一個10年、20年,市建局需應對人口及樓宇急速「雙老化」的問題。市建局過去幾年已在油麻地、旺角、深水埗、九龍城及港島東等舊區的部分地區進行小區規劃研究,涵蓋250公頃土地,並將研究納入「5R規劃儲備」,若這些「規劃儲備」進入「項目儲備」階段,市建局需動用超過一萬億元的流動資金才能完全重建項目,是市建局目前約500億元總資產的20倍,市建局未來會因應不同的發展周期,進行市區重建工作。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提出,在未來三個更新周期,要透過不同策略調低舊區密度,改善住屋空間︰

現時身處的第一周期,須重建嚴重失修的舊樓;鼓勵至於狀況較好的樓宇的業主維修,減輕重建壓力;

第二周期,重點處理樓高20多層的舊樓,推動樓宇復修預防性維修,延長壽命。「成也復修、敗也復修」,達致市區更新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第三周期,當「有錢有地」,建立足夠財政和土地儲備後,便有充足資源將第一周期所興建的樓宇進行「二次更新」,逐步降低市區樓宇的發展密度,達至政府最新「2030+」宜居規劃標準的願景,創造一個更優質和宜居的城市。

市建局在三個市區更新周期內,會將以往更新工作的「拆(清拆重建)、改(復修改造)、留(保育活化)」三大手段,逆轉為「留」、「改」、「拆」,避免提早耗費龐大社會資源和土地,作重建發展,實現市區更新的願景,降低稠密程度,創造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