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與社區同行20年

20thAnniversaryTimelineBannerDemo 

政府自2000年通過《市區重建局條例》(《條例》),並於2001年5月成立市區重建局,以新的法定架構及理念落實市區更新。20年來,市建局肩負著推展舊區更新的使命,在處理舊區老化、改善地區環境和市民居住質素、促進樓宇維修保養、保育活化歷史建築以至營造地區特色等工作上,取得廣泛成果。

舊區更新的工作漫長而複雜,涉及地區規劃、收購物業業權、補償和遷置住戶和發展等工作,過程中難免對社區造成一定的影響。儘管如此,市建局秉持「以人為先」的工作方針,與地區建立緊密聯繫,聆聽地區持分者的需要,盡最大努力探索不同的處理方案,照顧他們的需要。有賴地區的伙伴、區議員、居民和各持份者與我們並肩同行,一同協商,共同解決一個又一個老舊而複雜的地區難題。讓我們沿著下列的時間線,了解他們的舊區更新故事。
 

 

2001-2005:優先推動土發項目 處理殘破危樓

政府在2001年成立市建局,由2002/2003年起,政府分5年向市建局注資100億元,配合豁免補地價形式批地和協助安置租戶等措施,協助市建局推行市區更新計劃。接手處理前土地發展公司已宣佈卻未開展的重建項目,優先處理重建項目內嚴重失修的舊樓。市建局的工作範疇涵蓋重建發展、樓宇復修、保育活化及改造重設,每項工作都對準市區老化的問題核心,例如在重建方面,接手處理前土地發展公司已宣佈卻未開展的重建項目,優先處理重建項目內嚴重失修的舊樓;在推動樓宇復修的工作層面,亦推出樓宇復修物料資助和貸款試點計劃,協助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

 

  2001

Towards Urban Renewal P21

市建局成立
政府在2000年通過《市區重建局條例》,並於2001年5月成立市區重建局,以新的法定架構及理念落實市區重建。

icon市建知多點:成立市建局以新機制推動市區更新

old公布首批重建項目
市建局公佈落實推行首批三個重建項目,包括大角咀櫻桃街、深水埗福榮街╱福華街及灣仔莊士敦道,優先處理重建項目內嚴重失修的舊樓。​

2002  
  2003

更新後的地鐵通風系統

公布首個舊區更新計劃
市建局宣佈在上環區推行舊區更新計劃,包括翻新歷史悠久的西港城商場,並將西港城側面的公眾休憩用地改建成多用途的社區活動廣場,命名為「上環坊」。

Annual Report 0405 P22

首次推行「樓宇復修物料資助計劃」及「樓宇復修貸款計劃」
市建局透過實施技術和物資的援助或免息貸款,鼓勵業主自願進行樓宇維修,推動樓宇保養文化。

2004  
  2005 Langham

亞皆老街/上海街重建項目(朗豪坊)落成

朗豪坊項目開幕,象徵市建局自土發公司接手的「旺角六街項目」完成,上海街由昔日龍蛇混雜的地方,變為集辦公大樓、酒店和大型商場於一體的綜合商業地標,帶動周邊地區的轉型和促進經濟活動。

icon專題故事:朗豪坊開幕 啟動旺角更新效應

2006-2010:採取4R整全策略 全方位處理市區老化

市建局在這五年全面實踐涵蓋重建(Redevelopment)、樓宇復修(Rehabilitation)、活化(Revitalisation)和保育(pReservation)的市區更新整全策略(4R),全方位改造舊區,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居住環境。在重建方面,市建局陸續在中上環、深水埗、油尖旺、灣仔、觀塘等舊區啟動多個大型重建項目,與市民制定規劃方案,解決舊區土地規劃過時而引致的社區設施落後、休憩用地不足和交通擠塞等問題,改善舊區整體居住環境,並提供更完善的交通網絡、優質的步行環境、休憩空間和社區設施,為社區帶來廣泛裨益。市建局亦增加樓宇復修業務的服務規模和投放的資源,包括與政府和香港房屋協會合資10億元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資助約1,000幢樓宇進行維修工作,提升樓宇的安全。與此同時,擴大保育活化策略,保存上海街和太子道西48幢戰前唐樓並活化作商業和社區用途,更配合政府的「保育中環」計劃,接手中環街市進行保育活化。

     

KT開展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
市建局開展歷來最大規模的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實踐「地區為本」的規劃方案。隨著不同項目陸續完成,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莫大改善。

icon 專題故事:啟動觀塘市中心重建 前區議員細數觀塘演變

2006  
  2007 嘉咸街

保存百年嘉咸市集

市建局推行卑利街/嘉咸街重建項目時,雖然毗鄰的嘉咸市集不在項目範圍,但市建局多年來一直與市集的攤檔及商戶保持友好睦鄰關係,並協助經營者美化新攤檔、加裝防火安全設備等,傳承獨特的地方特色和社區網絡。

icon專題故事:保留嘉咸市集 三輩祖業得承傳

衙前圍村

啟動首個保育為本項目

衙前圍村項目是前土發公司在1998年宣布但未有開展的一個重建計劃。市建局回應居民多年的訴求開展項目,採用「寓保育於設計」的發展方案,當中設有保育公園,包括保留三項文物,即門樓、門樓上方的「慶有餘」牌匾和天后廟,和圍村的中軸線及兩旁較為完整的村屋,保留古村的歷史氛圍。

   
    BR

樓宇復修新里程

市建局在自願樓宇復修措施上,成功協助20,000個樓宇單位的業主完成樓宇復修工程;我們同時加強對樓宇復修的力度和資源,以配合政府通過強制驗樓的措施,希望做到相輔相成,令樓宇復修文化植根社區。

骑楼底大柱及外墙刻有「和昌大押」字样。

活化莊士敦道60-68號(和昌大押)

莊士敦道60-68號是一列四幢位於灣仔莊士敦道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建築。活化後的「和昌大押」與旁邊嶄新的華廈並立,充分體現了「活化灣仔 新舊共融」的市區更新精神。

icon市建知多點:保育灣仔百年「和昌大押」

2008  
  2009

ww保育「永和」雜貨店
市建局一直重視在市區更新項目內具歷史特色的建築,位於卑利街╱嘉咸街重建項目內的「永和」雜貨店,具80多年歷史,但建築物在重建項目宣布時已甚為殘舊,甚至收到屋宇署的維修令。市建局決定制定全面方案,保育復修「永和」外牆及外貌,以及保育店內文物,作為老店街一部份,以表彰地區特色。

市建局成立20年周年誌慶歷來最龐大業務綱領冀加快市區更新步伐(Chinese version only)首次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設立「樓宇勘測專組」
政府與房協及市建局三方合作,以10 億元推行為期兩年的「樓宇更新大行動」,提供津貼及一站式技術支援,協助約1,000 幢舊樓的業主進行樓宇維修,包括沒有業主立案法團的舊樓。市建局同意撥款1 億5千萬元以及提供技術支援,在市建局的行動區內開展工作。
   
    COCAV推行中環街市活化計劃
市建局受政府委託推行中環街市活化計劃,作為政府保育中環的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市建局其後成立「城中綠州諮詢委員會」,於2009 至2011年間就活化後中環街市大樓的用途和營運方向進行廣泛社區諮詢,收集公眾意見和了解他們的期望。
UREC

市區更新探知館啟用
市建局首個向學生、社區團體及公眾推廣市區更新資訊的「市區更新探知館」正式啟用,參觀人士可以透過參觀展品,親身感受居於籠屋、板間房和舊區住戶的苦況,以及參與各項電腦互動遊戲,深入了解市區更新的意義,引發社會各界就市區更新的新方向有更多的討論及發表意見。

icon市建知多點:有關市區更新探知館

   
  2010

K13

荃灣最大型重建項目竣

市建局接手處理前土發公司的重建項目荃灣市中心計劃,項目中的荃新天地,有佔地40,000平方呎的「花園廣場」,以及面積達8,000平方呎的巨型「直立花園」,綠化環境佔整體戶外面積逾三成,榮獲香港環保建築會頒發白金級別證書,成為全港其中一個大型「綠色商場」。

icon連繫社區:市建局土沉香種植計劃

Ma Tau Wai

啟動馬頭圍道/春田街項目及特別措施

馬頭圍道一幢舊樓於1月倒塌,奪去兩條人命,引發公眾對舊樓老化失修的關注。市建局為照顧居民的緊急安置需要及公眾安全,採取多項特別措施,包括宣布啟動土瓜灣馬頭圍道╱春田街項目,涵蓋該倒塌唐樓在內的兩排樓齡逾50年唐樓;市建局亦以市場估值收購自住業主物業,支付三成按金,及向即時遷出的租客作現金補償或安置,並代租客交租至租約期滿。

   
  2010 PEW

保育太子道西/園藝街

太子道西190-220號,原先為一列16幢戰前唐樓群,戰後部分建築被拆卸重建,目前只剩下10幢,是香港市區現存最大的相連戰前唐樓群。此唐樓群是市建局首兩個純保育活化項目之一,現提供多種時尚生活店舖及商用空間,毗鄰歷史悠久的旺角花墟及雀鳥花園

Wing Lee Street

保育永利街

永利街上的樓群建於五十年代戰後的時期。市建局主動保留永利街10-12號,並將新建建築物維持在相若的高度,以維持永利街現時樓群的高度與臺的比例,將臺的氛圍在重建時保留下來。 

icon專題故事:保育永利街建築群     支援弱勢社群住屋需求

   

2011-2015:公布新策略  以重建及復修作核心業務

政府提出全面檢討《市區重建策略》,以超過兩年的時間和最開放的態度與民共議,最終在2011年公布新的《市區重建策略》,為市建局的功能引入了「需求主導」、「樓換樓」、「地區為本」等嶄新概念,為日後的市區更新工作爭取更大的社會支持。新《策略》下,市建局應以樓宇復修和重建發展作為其核心業務,比以往更為強調樓宇復修,除了繼續協助政府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亦增設「市建一站通」資源中心和網上「樓宇維修資訊通」網站,提升業主對樓宇復修的意識。保育活化工作上,市建局開展永利街、茂蘿街/巴路士街項目(動漫基地)項目,保留具歷史文化及建築價值的樓宇,同時推動文化創意。

 

  2011

下載 pdf新《市區重建策略》

政府在2011年2月公布新的《市區重建策略》,訂明市建局應以「重建發展」及「樓宇復修」為其核心業務。在新策略下,市建局的重建工作將以更多元化的模式進行。除了由市建局自行提出開展的重建項目外,亦可作為「由業主需求作主導的執行者」和「促進者」,多方面積極推動本港市區重建工作。

icon市建知多點:有關2011年《市區重建策略》

首批重建首次推出「需求主導」項目先導計劃

市建局考慮到業主需求,擔當「執行者」的角色,開創「需求主導」的重建模式,在大部分業主的同意下,市建局會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開展重建項目。

icon市建知多點:「需求主導」先導計劃

   
   

home首批「樓換樓」計劃

市建局在2012年首次推出「樓換樓」計劃,目的是給予受市建局重建項目影響的住宅自住業主現金補償及特惠金以外的另一選擇。市建局向受馬頭角北帝街/新山道重建項目影響的業主發出收購建議,自住業主同時收到市建局原址及啟德「樓換樓」資料。

icon市建知多點:有關樓換樓計劃

URRC「市建一站通」啟用
「市建一站通」資源中心為業主提供一站式服務,位於大角咀洋松街╱松樹街市區重建項目的一部分,中心於2012年4月正式落成使用。
 2012  
    市建局董事會非執行董事潘永祥及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與逾60名義工及受惠居民聚首一堂,分享過去一年的服務成果和得著。

開展「學建關愛」義務工作計劃
市建局開展「學建關愛」義務工作計劃,市建局夥拍大學及大專學生,聯同地區組織和市建局義工組成義工隊走進舊區服務居民。自2012年至今,計劃已與11間大學及大專院校及地區組織合作,參與計劃的義工人數累積逾1500人。

汝州西街777-783號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現貌

首次啟動工業重建項目

市建局在2012年及2013年推出兩個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以回應政府提出加快舊工業地區重建的步伐,釋放更多土地作房屋或商業發展。其中,長沙灣汝州西街777-783號項目在2018中止收購,改為進行改造重設工程,提升大廈公用地方的安全和增設現化屋宇裝備。改造工程已於202112月竣工,已收購的單位由市建局自用,作樓宇復修部的新辦事處。

   
  2013 Rehab

推出「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

因應新《市區重建策略》提到樓宇復修為市建局兩個核心業務之一,市建局自2013年起逐步接手房協處理的申請,並進一步擴展至覆蓋全港,發展成為全港唯一負責樓宇維修資助的機構。

icon專題故事:支援業主維修 「三無大樓」恭誠樓大變身

Lion rock R

首個中介服務項目公開拍賣出售

為回應新修訂的《市區重建策略》,市建局成立「市建中介服務公司」協助業主集合土地業權作聯合出售。中介服務首個位於九龍城獅子石道67至71號的項目,於2013年獲所有業主參與,成功以公開拍賣形式聯合出售。

 

 

   

comic

首個保育活化項目「動漫基地」開幕

市建局配合政府方向,以舊區更新營造文化氛圍,推動文化及創意產業發展的方向,開展茂蘿街活化試點項目「動漫基地」,藉著復修及改造具特色的建築群,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發展空間。

市建局執行董事(商務)鄭啟華先生今日為已參與啟德煥然壹居「樓換樓」計劃的部份業主進行抽籤,以決定他們的揀樓次序。

首次推出資助出售房屋

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提出增加資助出售房屋,市建局支持有關綱領,決定在啟德發展項目「煥然壹居」中撥出338個住宅單位作資助房屋銷售,滿足市民的置業需要。

2015  

2016-2020:邁向規劃主導新模式 加強應對城市雙老化

為應對市區、人口「雙老化」帶來的挑戰,市建局以「規劃主導」模式,取代「項目主導」,藉著地區規劃重整,釋放土地發展潛力,並理順土地運用,改善休憩空間和行人路,強化舊區更新的效能。此外,市建局以前瞻性的思維,在油麻地及旺角展開大規模的研究,提出若干個更具成效的市區更新執行模式和規劃新工具,讓公營及私營機構善用和盡用香港珍貴的土地資源,加速舊區更新,並可持續地進行。在樓宇復修方面,開展了樓宇復修策略研究,建議一套適用於不同樓齡及樓宇類別的維修及保養策略,從根本做起,加強業主對樓宇維修保養的意識,並推廣預防性維修保養,減慢樓宇老化及紓緩重建壓力。

 

  2016 市建局自2016年開始以「小區發展」模式

試行「小區發展」模式

市建局自2016年開始以「小區發展」模式,在九龍城區開展整體的規劃策略,既處理區內個別樓宇失修,亦兼顧整體社區配套欠缺規劃的問題,一併改善區內的道路網絡,增加公共休憩空間,為社區帶來更大的裨益

icon專題故事:小區發展模式重建土瓜灣     助車房東主原區覓舖

市建局自2016年開始以「小區發展」模式

推出「招標妥」

市建局推出「招標妥」樓宇復修促進服務先導計劃,向私人樓宇的業主立案法團提供樓宇維修的技術支援服務,並提供一個公開、公正、透的電子招標平台,以便招標聘請服務承辦商,減低業主之間在整個籌組維修過程出現的誤解和分歧,盡量降低圍標的機會。

icon專題故事:「招標妥」支援怡安閣招標妥當 減圍標風險

   
  2017

Forward開展三項策略性研究

市建局在2017/18年度開度了三項策略研究 - 「油旺地區規劃研究」、「樓宇復修新策略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為有效地及可持續地應對香港市區急速老化的問題,制定新策略和新方向。三項策略研究工作已於2020/21年度完成,研究結果用作制定全新的綜合業務策略和執行方案,有助市建局規劃未來市區更新的工作方針。

icon市建知多點:油旺地區規劃研究

中環有個藝術公共空間H6 CONET好方便- Ray手記: Ray - am730H6 CONET開幕

市建局在中環中心地下提供逾2,600平方米社區空間供市民使用,命名為「H6 CONET」。「H6 CONET」將各種源自地區歷史的意念,透過藝術及文化形式在新的社區空間呈現,並讓社區團體利用這些空間進行藝術創作、舉辦展覽及表演之用。「H6 CONET」於2020年的 2020年度繆斯設計大獎中,奪得「室內設計 ‒ 公民 / 公眾空間」類別的最高白金級別。

icon市建知多點:關於H6 CONET

   

 

2018

Langham接手管理茂蘿街活化項目 化身成多元共享空間

自2018年8月1日起,茂蘿街項目由市建局自行營運及管理,改名為「茂蘿街7號」,以推動藝術、文化和創意產業為方向繼續營運。「茂蘿街7號」提供展覽、社區工作坊、表演、電影放映會等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並設有約30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及展覽室、多用途室等地方供市民租用;另項目亦提供商店和餐飲等設施。 

icon市建知多點:茂蘿街7號設市區首棵互動光影「許願樹」 化身成多元共享空間

Kidband「市建童樂。社區樂團」成立
市建局成立「市建童樂。社區樂團」以音樂連繫社區,為來自土瓜灣舊區的基層兒童提供免費樂器及音樂訓練,並安排樂團到老人院舍或於節日時到公眾地方表演。樂團將已搬離舊區的家庭連繫起來,保留舊區的人際網絡,亦保存他們對土瓜灣社區的情懷。

icon連繫社區:「市建童樂。社區樂團」 以音樂凝聚社區

 

 

  2019

首批重建推出全港首個體育主題互動資料館

洗衣街一帶街體育用品店舖雲集,因此被稱為「波鞋街」。市建局在位於洗衣街重建項目商場項目設立體育主題互動資料館SPORTS EXPO,旨在以創新和互動的方式,展示本地體育運動的發展歷程,表揚香港運動員歷年取得的驕人成就,同時結合多媒體和虛擬實境等科技元素,讓公眾有機會一展身手,體驗各類運動項目,達致推廣本地體育運動的目標。
icon市建知多點:「波鞋街」SPORTS EXPO 推廣體育

永利街士丹頓街項目首以「社區營造」模式更新

市建局在士丹頓街項目以重建以外的市區更新模式,探索可促進這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活化方案。市建局以促進者的角色,為項目進行「社區營造研究」,連繫項目位處的社區內不同的持分者,以「由下而上」的模式,尋求可建立和諧、共融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方案。

icon連繫社區:社區苗圃開花結果 培植社區營造精神

 

 

   

eResident推出首個「首置」先導項目「煥然懿居」

市建局配合政府房屋政策新措施,首次推行港人首次置業先導項目,將「煥然懿居」共450個單位,撥作全港首個單位出售。市民的反應亦十分踴躍,全部單位在六個工作天內已全數被合資格申請者揀選。

lift加強各項樓宇復修支援服務

市建局推出一站式及提供多元靈活資訊的「樓宇復修平台」,深入淺出向業主講解「樓宇復修六步曲」,提倡預防性維修的重要性。在此以外,市建局亦和政府合作,推出全港首個「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資助樓宇業主優化舊式升降機,提升安全和服務水平。

   
   

YM@與民抗疫

因應2019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香港經濟,市建局自2020年4月開始,為轄下持有物業內的住宅租戶和商舖物業租戶,推出多輪租金寬減,為期超過18個月,租金寬減所涉及的款項,超過一億港元,協助租戶在疫境中應對當前經濟的挑戰,繼續經營和保住就業。

618首次將「建築信息模型」技術(BIM)應用於整個活化項目

市建局在「618上海街」項目首次將「建築信息模型」技術 (BIM),應用到整個活化項目包括設計、建造以至項目落成後的營運和物業管理三個階段的不同發展周期,提升工作效率和工程管理,預視在歷史建築加入現代樓宇設備時,可能出現的工程問題,以便制訂方案,盡量減少對保育部份的影響。

icon《摯誠‧志成》(網誌):保育建築元素 發揮活化成效 為上海街唐樓建築群引進新生命

   
  2020

CBS首次展開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重建試點項目

市建局在九龍城區啟動兩個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重建試點項目的法定規劃程序,釋放土地發展潛力,及增加房屋供應外,亦藉著重建的機會,以及協同附近市區更新項目,帶動九龍城舊區的更新。

Tender中央標書收集系統正式運作

市建局自行開發一套全新的中央標書收集系統,循提升標書管理的可靠性、保密度和工作效率這三大目標,重新設計整套系統的操作流程,取代各辦事處的實體回標箱,集中處理樓宇復修資助計劃下所有個案的回標和開標工作。

   
   

Health開發「健康碼」應用程式

市建局在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重建項目,應用自行開發的「健康碼」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配合一連串加強防疫措施,保障職員及住戶安全。由於「健康碼」的成功,我們已推出2.0版本,新增場地二維碼掃瞄功能和室內外定位。

icon《摯誠‧志成》(網誌):市建局推出「健康碼」2.0版 新增場地二維碼掃瞄功能 提升戶外、室內定位

跨越2021:積極應用創新科技 開展市區更新篇章

要更快推動市區更新的發展,市建局積極發展數碼科技,自行開發市區更新資訊系統,處理規劃項目內的大量數據,加強整合及分析,協助制定不同市區更新的方案,提升效率,推動市區更新。在樓宇復修方面,市建局負責執行政府所有樓宇復修資助計劃,管理超過190億元的公共財政資源,協助業主維修、復修,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面對未來的挑戰,市建局將以前瞻性的思維,善用資源推動市區更新;敢於打破規限,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亦會善用科技,勇於創新,打造香港成為更宜居、更能持續發展的慧城市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左)接受Esri中國(香港)創辦人及主席鄧淑明博士頒發SAG獎項,表揚市建局在應用地理資訊系統上的卓越表現。開發URIS系統

市建局開發一套以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為基礎的「市區更新資訊系統」(URIS),以提升對規劃資料和地理空間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URIS系統憑藉其整合已建設環境數據的能力,以及在市區更新業務中作廣泛應用,榮獲國際殊榮。

icon《摯誠‧志成》(網誌):深水埗「小區規劃」應用智慧地理資訊科技 加快規劃步伐 以數據推動更新

2021

 

   

市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黃知文(右)及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左)在記者會上介紹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的詳情。小區發展模式首個項目完成招標

市建局以「小區發展」模式,在土瓜灣小區開展整體規劃策略。庇利街項目是「小區發展」模式下,首個完成招標的項目,亦是8個相連項目中最大規模。在整體規劃下推行相連重建項目,可逐步提升小區的連接性、暢達性及步行環境,產生「協同效應」,為地區帶來更大的規劃裨益。

首批重建

裕民坊YM2開幕

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K7)住宅項目「凱滙」,及「裕民坊」的正式落成和啟用。在重建過程中,我們制定一系列協助經營者回遷的安排,協助他們在原區復業。

icon連繫社區:「永興豆漿王」回遷保留原味

   
    Annual Report 0405 P22

中環街市試業

我們以創新手法,將中環街市項目的保育元素融入場地的細微設計,提升街市歷史建築的獨特個性。我們並在中環街市實踐「親」、「動」、「融」三個主題元素,打造出市民大眾可以適意享受和進行交流的「Playground for All」。

icon專題故事:保育中環街市、「上海街618」唐樓群 保育傳承用途 活化拓公共空間

在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先生(後排中)、市建局主席周松崗先生(後排右)及平民屋宇董事李國章教授(後排左)見證下,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先生(前排右)及平民屋宇主席李國寶博士(前排左)就「大坑西新邨重建」計劃,簽署合作備忘錄。

與平民屋宇就重建大坑西新邨簽署合作備忘錄

在香港特區政府的推動和促成下,巿建局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正式就「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簽署合作備忘錄,有關規劃將依照早前公布的重建目標進行,包括提供約1,300個單位由平民屋宇公司用作重置現有住戶,以及約2,000個由市建局提供的「首置」住宅單位,以市場折扣價出售。

   
   

URA photo 1

公布「油麻地及旺角地區」規劃研究
市建局向政府及立法會提交「油旺地區規劃研究」,提出使用「轉移地積比」新規劃規劃工具,務求突破容積超越現行規範、超高密度且嚴重失修樓宇的重建困局,以應付日益嚴重及迫切的市區老化問題。

icon專題故事:善用科技整合地區參數 油旺研究首提新規劃工具

Pipes

推出樓宇排水系統維修資助計劃

政府預留10 億元,夥拍市建局推行「樓宇排水系統維修資助計劃」,為老舊、平均每年應課差餉租值較低的私人住用或綜合用途樓宇的業主提供技術及財政支援,協助他們為大廈渠管進行勘測、維修、糾正及/或提升工程。

 

 

 

 

  URA20

市建局20周年慶典

市建局於2021年11月19日舉辦市建局20周年慶典活動,見證市區更新20載的重要里程碑,標誌市建局過去多年,與時俱進,全方位推動舊區更新,改善環境,為市民建造更優質、環保和宜居的家園。

展望未來長遠減低市區密度 實現宜居願景

舊區老化問題日益嚴峻,但過去社會未有為市區更新做好土地和財政的儲備,要突破舊區更新缺乏足夠資源的困局,市建局需要制定地區規劃,並應用新的規劃工具,加大力度集中處理嚴重失修的舊樓;同時,必須積極推廣樓宇復修,盡量延長樓宇壽命,改變以重建作為市區更新的唯一手段。

展望將來,未來市區更新需要有三個周期,在第一個周期,集中處理嚴重失修的樓宇,同時應用規劃工具,增加市區的發展密度,為下一個周期的更新工作做好財政和土地儲備;同時,鼓勵結構較好樓宇的業主做好維修保養,延長樓宇壽命,減低重建的壓力。隨著政府繼續開發土地以推動香港未來的發展,只要香港能夠為下一個更新周期建立財政和土地儲備,便可望日後為這些已重建的樓宇進行「二次更新」時,逐步降低市區樓宇的發展密度,達至政府最新「2030+」宜居規劃標準的願景,創造一個更優質和宜居的城市。

icon專題故事:展望未來   三個市區更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