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題故事

「樂齡安居」家居改善計劃 度身訂造安置戶新居 貫徹改善舊區居民生活

coverhome code掃瞄觀看受惠者故事

市區更新可以通過大規模的土地規劃和重整、樓宇復修,以至保育和活化,改善地區環境,但對於經常留在家中的長者而言,他們期望享用更優質的社區設施外,亦希望能夠改善家居環境。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貫徹改善舊區居民居住環境的宗旨,在去年以先導計劃形式,推出「樂齡安居」家居改善計劃,旨在協助重建項目內部分有需要的長者,在他們搬遷至安置單位時,協助他們配置合適的家具和增添長者友善的家居設施,改善生活質素。

「市建局替我設計得好好,遷就到我矮細身型,裝修得很美觀,我很滿意!」、「雖然我患有白內障,但現在我看得到屋內色彩鮮明的房門和衣櫃,使用時十分方便和安全!」原本獨居於土瓜灣庇利街 / 榮光街發展項目的黃誨齡(黃婆婆)和蔡慶鉛(蔡伯伯),獲安置到公屋單位居住。雖然居住環境大為改善,但新居是「清水房」 ,亦沒有配置家具和其他長者友善設施,對兩位獨居長者來說,實在不知該如何妥善設計新居,以符合自己的需要。市建局團隊於是與他們在搬遷過程中同行,協助他們打造真正的安樂窩。

去年3月推行先導計劃  六安置戶受惠

市建局由去年3月開始,以先導形式推行「樂齡安居」家居改善計劃,為獲編配安置公屋單位的體弱長者,度身設計適切的家居,以配合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以及未來的需要。

計劃同時與多個夥伴機構合作,包括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其轄下的社會企業錦華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及建造業關懷基金綜合服務中心等,務求鎖定最有迫切需要的租戶,深入了解他們的需要,及善用社區內的資源,回饋社會。先導計劃推出至今,已為五個租戶完成設計及裝修新居,目前還有一個單位的工程正在進行。

74歲的黃婆婆是受惠租戶之一,她患有糖尿病,因糖尿上眼導致視力模糊;她身高四呎,比較嬌小,過去在家中拿取雜物時經常要「擒高擒低」,不方便之餘對眼矇的她來說,亦易生危險。

黃婆婆去年9月獲編配到鑽石山富山邨公屋單位上樓。服務團隊在新屋入伙前,首先安排社工及職業治療師,評估黃婆婆的身體狀況及舊居環境,然後與室內設計及裝修工程團隊,商討如何改造其新屋。

home在設計及裝修前,團隊與黃婆婆(中)一起到新居視察,並 細心聆聽她的起居需要。

home服務團隊獲得黃婆婆(左四)的信任。黃婆婆遷入新居後,眾人亦齊齊來家訪。

配合黃婆婆的嬌小身型,團隊為她的新居加入長者友善元素,包括在客廳安裝具自動升降功能的電動晾衫架,以免她要將身體伸出屋外使用晾衣架;亦為她在大衣櫃內加裝可升降的掛通,以增加衣櫃的空間,及減少「擒高擒低」易生危險的機會;特低床架亦是針對她的身高而特別訂造,各項設計改善了黃婆婆平日的起居生活。

三大貼心設計 方便身型嬌小長者

home figure

新居的裝修工程需時約兩個月,黃婆婆於去年11月遷入新居。她對公屋單位搖身一變成為實而不華及基本傢俬一應俱全的安樂窩感到興奮,她對各項為她度身訂造的貼心設計,更是感激,黃婆婆說:「感謝市建局及服務團隊,為我把家居打造得很美觀、很方便,還特意遷就我的身型造出多樣設計,我很滿意。」

home蔡伯伯(前)感激整個 服務團隊對他的關顧, 入伙後更大讚「住得好 舒服」!

鮮明色彩設計 助白內障患者起居生活

73歲的蔡伯伯於去年獲編配到藍田平田邨公屋單位上樓。蔡伯伯患有白內障,視力模糊,平日在家起居生活也面對多種不便。他亦患有肺氣腫,長時間站立或走路後會氣促。

針對蔡伯伯的需要,服務團隊為他的新單位設計了色彩鮮明的門框,減少出入時候碰撞的機會;團隊亦特別訂造了採用強烈對比顏色的櫃門手抽和門板,蔡伯伯使用時就更為方便及安全;另一項貼心設計是在走廊和客廳裝設自動感應夜燈,蔡伯伯晚間在家中走動,就更加安全。考慮到蔡伯伯的長遠需要,團隊更為他增添了其他長者友善家居設備及輔助器具,包括預留了擺放手杖的位置,以及裝設了床欄及沐浴椅。

窩心小設計 方便白內障患者

home figure

度身訂造新居 將「更新」精神帶入屋

負責「樂齡安居」家居改善計劃的市建局社區發展部經理張鈞灝(Howard)及高級主任雷婷婷(Trina)形容,這次計劃的服務理念,是將市建局的「更新」精神,從地區帶入屋。他們說:「市區更新可以改善舊區環境,但對於經常留在家中的長者而言,改善家居環境同樣重要。故此,我們一直探討推行適合的社區計劃,連結夥伴機構的力量,為有需要的長者改善家居環境。」

市建局早於2018年起,已推行「『守望相助』家居維修計劃」,三年來已為約1,000名居住環境較差的長者及基層家庭,提供免費家居維修支援服務,而「樂齡安居」家居改善計劃,旨在深化這份改善有需要人士家居環境的理念, Howard 和Trina解釋,「在現行給予受重建影響租戶的補償和安置機制下,合資格租戶可選擇特惠現金津貼,或接受安置安排;選擇接受安置的租戶,如符合入住公屋資格,可獲編配公屋。當受重建影響的租戶獲編配公屋上樓後,市建局的基本安置任務本來可以說是完成,但我們都認為,其實可以多行一步,全面改善舊區居民生活。」

homeHoward(右一)向受惠租戶講解計劃詳情。

home團隊與受惠者到新居視察。

homeTrina(左一)在計劃中贏得受惠者的信任,感到莫大滿足感。

結夥伴機構 凝聚助人自助力量

市建局特別與多個夥伴機構合作,包括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其轄下的社會企業錦華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及建造業關懷基金綜合服務中心等,組成跨專業服務團隊,度身設計家居及訂造合適家具,提供「一條龍」服務,令計劃效益更加事半功倍。

冀繼續推行計劃  實踐長者友善家居概念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經理(設計及物業管理)陳詠琳稱,協會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是為長者進行友善家居設計工程,與市建局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謀而合,目標都是協助長者改善生活環境,打造切合需要的家。

她說,服務團隊為長者家居度身訂造家具,以迎合他們的需要,如在儲物櫃預留空間供長者日後擺放拐杖之用。團隊明白長者期望盡快搬離原來惡劣的生活環境,因此團隊與市建局盡力協調裝修工程的進度,務求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及如期完工,讓長者盡快遷入新居。

她期望,這個為期一年的先導計劃結束後,市建局可檢討成效,日後繼續推展這個有意義的計劃,與社區各機構共同實踐長者友善家居概念。

home陳詠琳(右一)了解受惠者的需要,與團隊籌劃長者新居 的友善設計。

home fighure

團隊與受助者建立情誼

Howard 和 Trina是整個「樂齡安居」家居改善計劃的幕後功臣,過去一年都全情投入計劃的每一項細節中,協調和聯繫各方的工作,每個大小環節均參與其中,確實付出了不少心血。而經歷各項籌劃工作至最終為各受助人帶來全新的舒適安樂窩,除了工作上的滿足感,二人在心靈上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為蔡伯伯設計新居前,二人都多次到訪過他的舊居,以了解他的需要。Howard說:「雖然蔡伯伯的生活條件很差,但他十分熱情及好客,我們每次上門探訪時,蔡伯伯都會為每人準備一支水,令我們很窩心。」他憶述陪同蔡伯伯到新居參觀時,他從旁扶持蔡伯伯,而蔡伯伯亦搭着他的手,感覺就猶如兩爺孫,很是溫馨。

Trina也回想初次與黃婆婆見面時的情況:「她最初極抗拒陌生人,直言『無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後來,我們向她耐心講解計劃內容,她亦相信我們是真心關懷她的需要,慢慢與她熟絡後,我們的工作亦能順利展開。」Trina更表示,跟合作夥伴訂製家具,聽他們講解工程進度,過程中讓她學會了更多工程知識,笑言是「技能小解鎖」。

homeHoward(左)及Trina(右)為計劃能幫助到長者感到無比滿足感,更意外地與受助人建立了一份情誼。

遺孤承父業 助人回饋社會

home建造業關懷基金綜合服務中心幹事陳浩賢(右)善用他的 技能,親力親為幫助長者打造友善設計家居,他更親自教 導受助人黃婆婆使用多項貼心設計。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在物色合作夥伴時,希望能善用社區內的資源,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樂齡安居」家居改善計劃其中一個合作夥伴——建造業關懷基金(CCF)綜合服務中心,一直致力為建造業意外身故或嚴重受傷工人的家庭提供支援,該中心透過計劃,讓受助者成為助人者,發揮專長,回饋社會。

有份參與計劃的陳浩賢(浩賢)曾受惠於建造業關懷基金。2009年,浩賢的父親經營一間裝修公司,他因工業意外不幸身亡,當年只有20歲的浩賢,本來計劃修讀室內設計,待畢業後可與父親合組「父子檔」,豈料遭逢厄運,一家頓感徬徨。CCF知道浩賢家庭的個案後,向他們發放慰問金,渡過難關,亦讓浩賢可以繼續學業。浩賢有感裝修公司是父親的畢生心血,於是決定接手,展開半工讀生涯。透過基金,浩賢認識了其他不幸的家屬,大家感同身受,互相扶持,走出難關。後來,浩賢亦成為了CCF綜合服務中心的幹事。

浩賢得知有關計劃後,很快便決定主動請纓參與,希望以自己的專長及技能幫助別人,他說:「全賴當年善心人的幫助,今天我能經營一間自己的工程公司。我也希望以我微小的力量,將幫人的精神傳達開去。」。這趟是他首次參與市建局的計劃,與不同單位合作,凡事也親力親為的浩賢說:「我們完成工程後與受助人傾談,他們均對新居讚口不絕,看見他們這樣滿意,成功感比完成一個豪宅設計更甚。」

浩賢對於能參與這個計劃感到很開心,滿足感難以言 喻,他認為對他個人以至社區都有裨益,他樂意與外 界分享更多,鼓勵更多人以自身之力回饋社會,他亦 希望與市建局繼續合作,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疫情下的工作機會 建造業工人受惠

去年,2019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各行各業也受打擊, 不少工人生計大受影響,建築、裝修也是其中一個面 對極大挑戰的行業。市建局與CCF綜合服務中心推行 計劃時,亦特別找來在疫情下面對開工不足困境的工 人來參與,讓他們助人之餘也自助,獲取開工機會及 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