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題故事

病毒淨化 天台通風管紫外光消毒裝置

cover在天台通風管上安裝紫外光消毒裝置的模擬圖

去年三月,大埔富亨邨亨泰樓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專家團隊視察後懷疑是天台通風管因「擾流效應」播毒,令市民再次關注樓宇喉管的衞生安全。為減低喉管播毒的風險,市建局特別聘請專家團隊,為位處天台的大廈通風管研發及安裝UVC紫外光消毒殺菌裝置,確保經大廈喉管排出的空氣都淨化無菌,保障市民健康。

受委託負責研發的珠海學院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林振宇稱:「香港高樓大廈的天台滿佈喉管,在疫情期間,每一條喉管都可能是散播病毒的渠道。經浸會大學生物學系測試,紫外光消毒裝置可有效殺滅喉管中八至九成病毒,其中包括新型冠狀病毒,成效顯著。透過應用這技術,我們希望可堵塞這個傳播病毒的途徑。」

市建局工程及合約部高級經理許頴麟(Elvis)說:「市建局在取得政府相關部門的批准後,便會在中環街市活化項目及豉油街安置大廈天台實地測試,收集有關排水通風管裝置發揮消毒效能的數據,再作調整,希望未來可在活化後的中環街市投入運作。」

有效殺滅新冠病毒

新研發的UVC紫外光消毒裝置,用於與糞渠相連的通風管出口處。通風管的作用是疏通排水系統的氣流,防止發生「虹吸作用」(siphon effect or siphonage)——由於大廈住戶的座廁接連同一糞渠,當其他樓層沖廁時,產生的負壓可能會抽走U型隔氣彎管內的水,這時外面的空氣就會經由天台的通風管進入,平衡氣壓。

林教授解釋:「所以一般而言,天台的通風管是用來吸氣而非排氣的,但如果凌晨時份沒人沖廁,剛巧渠口又有風吹過形成擾流,氣體或會逆向排出大廈外,大埔疫廈的狀況可能就是如此。」

用UVC紫外光殺滅空氣中的細菌,可靠而節能,早已廣泛應用於生活上,然而應用在樓宇的通風管上,在香港則屬首次。研發團隊需要克服消毒效能、建築法例規限以及維修保養等各種挑戰。

通過多項效能測試

在消毒效能方面,團隊做了一系列的測試。他們先委託浸會大學的生物學實驗室進行消毒測試,以UVC紫外光照射一些與新冠病毒結構相似的病毒樣本,以了解這技術用於消滅新冠病毒的效能。首階段測試結果顯示,UVC紫外光可以有效破壞病毒樣本,遏止病毒傳播。

此外,團隊亦因應通風管內的氣體排放速度,進行一系列氣體流動測試,以調校合適的UVC射線能量水平,確保紫外光裝置的強度足以淨化通風管內的污濁氣體。

uv林振宇教授指出,團隊最後選用UVC紫外光來殺菌,是 因為它既方便又節能

身輕耐用高智能

至於維修保養方面,林教授解釋:「為免增加喉管的負擔,影響正常運作,加裝在天台通風管的紫外光消毒裝置不能太笨重,我們選用了輕身耐用的防鏽金屬物料,重量還不及一部窗口式冷氣機。設計也由最初比較肥肥矮矮的模樣,改良成為現在瘦瘦長長的六角柱體。」

而為了確保裝置可抵禦本港夏季的高溫和較大的日夜溫差,團隊選用上耐熱度達攝氏85度的零件。裝置外殼上亦預留了一個維修窗口,方便技術人員檢查及更換零件。此外,裝置的溫度、UVC射線強度和使用狀態等運作數據,亦可通過物聯網技術傳送到樓宇設施管理系統,讓物業管理人員時刻掌握消毒裝置的運作及損耗情況,適時安排保養維修。

林教授解釋:「紫外光消毒裝置內幾個感應器,可收集數據以監察各紫外光燈的強度,進而推算使用壽命,以便更準確制定維修時間表。譬如在流感高峰期的前夕,我們可因應需要預先更換內置的紫外光燈,確保其處於最佳狀態。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收集風速數據,調節紫外光燈的亮度來節能。」

此外,鑑於《建築物條例》對通風管的大小直徑及防漏氣要求有嚴格規定,並要求確保通風管不會洩漏氣體,因此團隊經過細心考量後,決定在消毒裝置外加設一個支撐架,減低通風管需承托裝置重量的壓力,並在所有縫合位置加裝防漏氣膠墊,以確保零洩漏。

Elvis稱:「自從通風管紫外光消毒裝置的設計曝光後,業界反應正面,我們希望可起牽頭作用,令香港廠商主動研發更多適用於住宅及商業大廈的防疫設備和產品,遏止疫情,讓香港人可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uvUVC紫外光消毒裝置切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