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題故事

保育永利街建築群 支援弱勢社群住屋需求

永利街樓群建於50年代二戰後時期,是前土地發展公司在1998年公布的25個項目之一。因應社區人士提出保留項目內建築物的訴求,市建局於2010年決定以重建以外的市區更新方式,復修永利街樓群,並探索可促進地區可持續發展活化方案,以保留項目內的特色建築群及社區肌理,營造社區及協同周邊的活化項目。

為善用資源及協助有住屋需要人士,市建局於2014年將已復修的永利街3號及12號單位,連同5號共10個單位,以象徵式租金,循公開招標形式供非政府機構申請租用。其中,「光房計劃」取得六個單位,供育有子女的單親婦女入住。

市建局2017年9月響應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推行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向社聯提供超過60個單位,包括在順成大廈的47個單位和旺角豉油街安置大廈的14個單位,用作過渡性房屋。

梁女士於2018年遷入順成大廈,她此前與女兒居於西環一個僅80平方呎的劏房,「以前家中無窗,像密室,感覺侷促,」梁女士憶述,居於劏房時需與鄰居共用廁所和飯廳,起居生活不便。她與女兒及後遷入順成大廈一個面積逾100平方呎的二人單位,月租約2000元,紓緩了她的財政壓力。梁女士說︰「有個溫暖的家,整個人都會心情開朗,所有不開心的事都已經放低在家門外。」

重展笑臉的還有黃先生一家,年逾6旬的黃先生此前與太太及六歲女兒樂樂居於深水埗區的舊樓劏房,租金連水電雜費開支平均每月6500多元。黃先生於2018年成功申請入住市建局位於順成大廈的社會房屋單位,逾300平方呎的單位設有客廳、睡房、獨立洗手間和廚房。此前黃先生女兒樂樂於舊居中難有伸展空間︰「搬來新屋後,我覺得好開心,因為有地方跳舞和打筋斗。」樂樂在客廳一邊翩翩起舞一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