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

培植社區營造精神 實踐區內居民願景

市區更新不單是指於舊區進行重建發展樓宇復修保育及活化,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能在更新後,為社區內的新、舊建設和環境以及區內的成員,重新建立網絡和凝聚力,促進已更新社區的發展。

市建局明白社區由人而生,而重塑社區網絡涉及不同進程和元素,當中包括策劃起動、社區參與、促進發展、賦權共創、鞏固發展等。去年,我在網誌中提及有關H19項目將在重建以外的市區更新模式,探索可促進這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活化方案。市建局以促進者的角色,主動為H19項目進行「社區營造研究」,並委託「香港社會創投基金」連繫項目位處的社區內不同的持分者,透過不同形式的參與和交流,以「由下而上」的模式,尋求可建立和諧、共融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方案。

匯集社區意見 聚焦四大願景

在廣泛匯集社區的需要及意見後,「社區營造研究」歸納出社區人士對H19項目小區未來發展的四大願景,包括:

  • 以社區教育理念為本,將區內傳統及文化薪火相傳的「知識共聚」;

  • 推動青年發展及社會房屋,並引入共居概念及便利民生的小店,讓小區達到「民生共創」;
  • 透過地緣協作,營造社區聚腳點,善用社區資源作「社區共享」加強對社區的歸屬感;及
  • 配合H19項目小區的環境和個性,籌組以「身心共融」為本的活動,當中不少受訪者表達了希望市建局能在區內嘗試開展「社區苗圃」

市建局牽頭 凝聚區民 營造社區

在認清了社區人士對小區發展的願景後,市建局隨即與不同社區團體商議,共謀協作推動「社區營造」試行計劃。當中,在華賢坊西的「社區苗圃」,便是以社區需要為基礎,透過市建局作為促進者這「外力」居中協調,加上社區人士自發參與,協力創立的一個「凝聚區民、營造社區」的項目。

自去年年底,市建局為起動「社區苗圃」項目開始策劃。我們聘請了社會企業「蒲寓」協助管理,並就開闢「社區苗圃」提供技術支援,檢視現時市建局在H19項目內已平整的地盤,確定了位於華賢坊西一片面積約45平方米的土地,因其自成一角,並具備適宜的日照、地勢及疏水功能,不用進行額外挖掘,便能在簡單改動下,包括改善圍欄、舖設泥土、向水務署申請安裝水錶作灌溉之用等,轉化為可供種植的場地。

ura photo位於華賢坊西的「社區苗圃」進行改動前(圖左後(圖右)的狀況,大大改善社區面貌。

市建局作為促進「社區營造」的「外力」,策劃起動項目並提供設施配套之餘,亦致力協調社區人士的積極參與。我們招募「區民」義工,包括區內一家老人中心,作為「社區苗圃」的先導者,共同策劃招募義務社區園丁的事宜。最終,27名包括老人中心會員、街坊鄰里及對種植有興趣的市建局同事組成的義務園丁小組於五月底正式成立,並隨即啟動種植活動。

考慮到大部分義務園丁一般也只曾在家中照顧小盆栽,沒有在園圃栽種的經驗,市建局遂為義務園丁安排有機種植班,教授不同植物的種植方式,涵蓋由培苗到日常打理、施肥、防蟲,以至收成等各個步驟的知識,目的是提升義務園丁的能力,以應付日後自行照顧苗圃工作的需要,能令社區人士長遠能自行管理苗圃的運作和持續發展,亦即是我在前段提到的「促進發展、賦權共創」的理念。

有成為「社區苗圃」義務園丁的市建局同事告訴我,自第一次義工會議至今,參與的街坊義工由彼此素未謀面及對種植幾乎一無所知,到商議在苗圃栽種什麼植物、何時需要澆水或除草,在聊天群組分享農作物生長的情況等資訊,「區民」彼此變得熟悉,並成為好友;更有成員自發安排參觀香港大學香草園,汲取更多種植經驗和知識,以「新知」連結社區;而出任組長的街坊亦積極帶領組員主動解決日常種植時遇到的問題。

這正正就是「社區營造」的理念 - 由人而生、從社區需要出發,由社區成員共創並致力令其生生不息、持續發展。我很高興市建局在「社區苗圃」這項目中充分發揮了促進者的功效,協助並推動「區民」營造屬於他們的社區。苗圃早前已有第一造的收成,有參與開墾這苗圃的義務社區園丁,都感到十分欣喜,並期望疫情過後,可以獻上屆時各自的收成,以食會友。這第一造的收成,不僅是「社區苗圃」的實體收成,更是我們與「區民」在實踐「社區營造、身心共融」的收成。

ura photo(上圖)參與社區苗圃計劃的義務社區園丁早前陸續收割他們第一造的農作物 青通菜及紅莧菜(下圖左及右)

ura photo


鼓勵新生代參與 促使知識共聚

除「社區苗圃」外,市建局亦以「知識共聚」為目標,在區內推行壁畫創作試點計劃。該計劃由區內34名小學生及其家長、校長、老師,聯同當區區議員及壁畫創作藝術家,於城皇街的一段長約17米的圍板上,共同創作一幅展現昔日中上環一帶街景的壁畫。

參與的學生透過工作坊認識到昔日小區的街景和民生經濟,在壁畫創作藝術家的指導下,在展現昔日民生的畫面構圖上,注入他們構想中在這街道玩樂的情景,為整幅壁畫增添趣味。該壁畫已於去年年底完成,其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以致學校停課,學生們到最近才有機會在上學或下課途中,與同行家人或同學駐足欣賞這幅自己有份參與的創作,推廣自己的社區。

ura photo學生在壁畫創作藝術家的帶領下,將自己構想中在街上玩樂的情景注入壁畫中圖左及右

ura photo完成後的街景壁畫,沿城皇拾級而上

壁畫創作試點計劃完成後,市建局現正就另一個以「知識共聚」為本的試點項目開展籌備工作。這項目將與H19項目小區內的小學合辦社區導賞團,由市建局及區內街坊,透過介紹區內的文化和歷史作口述故事,讓高年級學生對學校所處的社區有更深入的認識並成為導賞員,帶動校內同學認識社區;我們亦希望這群小小導賞員可以訓練低年級的同學接棒,以薪火相傳形式,讓區內的歷史、傳統和文化,能透過區內的新一代,承傳下去。

和幫扶 建立長遠社區營造規模

由去年我們委託顧問進行「社區營造」研究,到今天各項試點活動陸續見成效,我樂見「區民」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仍以不同的形式,熱心投入實踐「身心共融」及「知識共聚」的願景。未來,市建局將繼續與社區攜手,實踐另外「民生共創」及「社區共享」的兩個願景。我們將參照「社區苗圃」的成功例子,協助策劃推動社區營造項目,並與社區成員及團體協作,在硬件和資源上給予助力,鼓勵「區民」參與,並提升「區民」的能力,催化各項目的成長。

然而,社區營造的成功要素,實在有賴社區內每一位街坊及持份者積極投入、「區民」鄰里彼此的信任、凝聚和協作精神,才能從協作演進至主導,締造社區自組織、自治理、自發展的長遠社區營造成果,讓居民與社區環境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繫,自行促進融洽和睦的社區關係,並為步入老化的社區策劃更新活化的方案。我期望H19項目範圍的社區營造,能如苗圃的農作物收成一樣,茁壯成長,長遠能成為其他社區可供參考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