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

加快建設與提升住屋水平兼備 以創新思維落實過渡房屋項目

在剛過去的星期二,仁愛堂在元朗洪水橋推展和營辦的過渡房屋項目—「仁愛居」舉行動土儀式。這個項目是市建局首個參與規劃設計的過渡性房屋項目,為仁愛堂提供專業意見、技術支援和項目管理服務。項目落成後將提供410個過渡房屋單位,預計在明年入伙,協助已輪候公屋超過3年的基層市民,在獲編配單位前改善居住環境。

市建局在致力履行市區更新任務的同時,在力之所及下,亦配合政府的房屋政策措施,包括行政長官在《2019年施政報告》中,邀請市建局為營辦過渡房屋項目的民間團體提供專業意見和項目管理支援。市建局在2020年通過向位於洪水橋的仁愛堂項目和打鼓嶺的博愛醫院項目提供顧問服務,兩個項目合共可提供約1,000個過渡房屋單位。

由於兩個項目皆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向相關團體免費提供規劃設計的專業意見,重新規劃項目範圍內土地和進行相關的技術評估。經過約兩年的規劃程序,兩個項目已獲得城規會批准。

完成規劃程序後,仁愛堂邀請市建局進一步參與其洪水橋項目的詳細設計以及建造期間的項目管理工作。我感謝仁愛堂對市建局工作的肯定和信任,我期待與仁愛堂通力合作,加快興建這批過渡房屋單位,讓項目盡早完工,編配給有需要的基層住戶入住。

我們明白加快建造過渡房屋單位的重要,亦認為改善住戶住屋水平和生活質素亦必須兼備。為此,團隊發揮工程創新,應用科技,從優化樓宇佈局、提升單位採光及通風,以至增加社區空間和綠化面積等配套設施,多方面提升住戶的居住環境。

提升單位質素的工作並沒有犧牲生產效率和建造時間;相反,我們優化整個建築工序入手,壓縮流程,爭取這個項目最快在一年內完工。

web photo「仁愛居」是市建局首個參與規劃設計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落成後將提供410過渡房屋單位,市建局正爭取項目在一年內完工。

「組裝合方法興建單位   存在工程挑戰

為加快完成興建過渡房屋單位,這項目採用「組裝合成」這已在同類型項目應用的建築技術,以「先裝後嵌」的概念,將單位的建造工序從地盤轉移至廠房,讓承建商可以在地盤平整及地基工程進行期間,同步於廠房內建造組件,讓兩項工序並行推進,縮短整體建築時間,亦減少建築廢料,更為環保;與此同時, 改善工作環境及工地安全,並減低因受天氣影響造成的延遲,提升工程效率。

「組裝合成」技術有興建速度快、具成本效益等優點,不過在單位設計、審批和建造效率等涉及三方面的挑戰:

1.     在現行運輸法規下,車輛運送組裝單位的闊度上限為2.5米,扣除牆身厚度,令過渡房屋單位的內部實際闊度大約只有2.1米。若要組合一個三人單位,甚至需要使用多於一個以上的組件才能組裝合成,增加施工時間,佈局設計限制亦較高;
2.     現時香港未有「組裝合成」房屋的通用設計標準,營辦團體需要為每個項目個別設計一套涵蓋單位面積、房間佈局、廚房和洗手間配置以至管線接駁的整全建築方案;此外,亦要滿足通風、採光、消防和排污等多項相關法規的技術要求,相關工序和審批工作需時較長;
3.     現時部分位於新界的過渡房屋選址,其原本的土地規劃並非用作住宅用途,周邊缺乏如公園、社區設施及交通等基本生活設施。團體規劃項目時,如何為居民提供各類基本生活配套設施有一定困難。

運用創新設計   突破工程限制

市建局團隊憑藉在推展市區更新項目累積的工程項目管理經驗,致力應用更靈活和創新的建築方案,革新「組裝合成」模式下過渡房屋的設計及建築方案,突破工程限制。

傳統的過渡房屋一般採用「直向型」佈局設計,每層單位緊密並排而成,大門和窗戶一般設在長型組件的兩端,兩者距離較遠,而可以設置窗戶的空間亦有限,令日照的光線只可以照射到單位內局部空間;有關佈局設計亦不利通風,部份單位甚至需要採用「黑廁」(沒有窗戶的洗手間)的設計。

針對上述問題,市建局團隊以創新思維,將組件改以「橫向型」佈局,盡用牆身空間設置窗戶,增加窗戶的總面積。以一個實用面積約250平方呎的三人單位為例,「橫向型」單位的總窗戶面積達到約50平方呎,是「直向型」單位窗戶面積的3倍。這種設計亦大幅縮短單位由大門至窗戶的距離,有利陽光照射到單位不同地方,加強採光;增加窗戶數目還有助加強天然通風,讓住戶在酷熱天氣下也會感到較通爽,減低開啟冷氣的需要,節省電費開支。

web photo web photo

市建局改以「橫向型」單位設計,盡用牆身空間設置窗戶,增加單位採光度。

此外,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團隊進一步優化「橫向型」單位佈局,包括:

1.     在運輸署批准下,應用較闊的貨櫃以運送單位闊度達2.8米的組件,以便參照一般公屋的規格,將扣除牆身厚度後單位的內籠闊度提升至約2.5米,方便放置家俱,提升居住的舒適度;
2.     一人至三人單位均會設置圍封式廚房(俗稱「梗廚),毋需安裝煙霧感應器及消防花灑頭等消防裝備,除減低建築成本外,更省卻安裝及消防驗收時間,加快建造;「梗廚」亦有加強阻隔油煙的效果和減低出現家居意外的風險;
3.     因應單位的窗戶數目增加,可以提供有窗戶的「光廁」,相對配置「黑廁」而要安裝額外的機械式抽風系統為廁所換氣,同樣有減低成本、節省施工時間的優點;「光廁」亦可以加強通風,並引進陽光照射,減低滋生細菌和病毒傳播的風險,充份實踐過渡房屋提升居民的住屋環境這項工作目標。

web photo洪水橋過渡房屋單位四正,設有「梗廚」及「光廁」,改善住戶居住環境和提升生活質素。

壓縮建和審批工序   最快一年內完工

為了達致加快建造的目標,我們亦提前在規劃階段展開項目的詳細設計,針對樓宇和配套設施,制定詳細工程方案和施工圖則,提交予政府審批。我感謝政府為過渡房屋項目所設立的專責小組,為項目提供一站式統籌支援,協助我們和仁愛堂的項目團隊,與屋宇署地政總署、運輸署和消防處等部門討論,以加快取得批准。我們預計結合上述各項壓縮流程的工序,可以讓這個項目最快在12個月內完工,較一般規模相近的過渡房屋項目快一至兩個月。

此外,承建商亦研究加快將單位的組件從內地廠房運送到港,並與政府商討,分配合適的非繁忙時段使用路面,提升運送效率,以縮短組裝流程。

加入智慧元素  提升配套設施

除了優化單位設計、加快工程效率,我們更兼顧居民生活質素,在項目的細部設計上,盡量照顧住戶的生活需要。我們特意為項目加入不同的智慧元素,例如在樓宇的天面髹上由城市大學學者合作研發的製冷塗層,這種塗層能夠提高反射太陽輻射的效能,為建築物帶來降溫的效果,讓頂層單位的室溫相對室外可以下降3至5度。此外,團隊亦在項目內的公共走廊增設多部吹風機,加強空氣流通;及在排水管的天台排氣口安裝由市建局資助珠海學院專家團隊研發的紫外光消毒殺菌裝置,保障住戶健康。

至於配套設施方面,我們亦善用樓宇之間的地面空間,設計多元化的綠化、休憩設施,例如兒童遊樂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枱、以及在休憩場地提供WI-FI服務,供居民享用。因應營辦機構將為項目內的基層家庭提供的社區支援服務,例如就業輔助、托兒和食物援助等,工程團隊亦積極配合,在合適位置設置一個面積約50平方米的多用途活動室、共享雪櫃及食品存放區,以至提供區內職位空缺資料的佈告板等,促進建立一個關愛、互助、共融的小社區。

政府已經為長遠的房屋供應覓得所需要的土地,不過土地開發和建屋需時,在未來數年住屋供應仍然緊張期間,過渡房屋將發揮解決基層市民住屋燃眉之急這重要作用。

我樂見過渡房屋項目充份結合官、商、民三方力量,改善基層家庭的居住環境,市建局將運用自身的工程經驗,發揮專業所長,不單讓更多有需要的市民,早日入住更優質的居所,亦為參與過渡房屋項目的工程業界起示範作用,令項目既提速亦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