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題故事

保育中環街市、「上海街618」唐樓群 保育傳承用途 活化拓公共空間

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碩士與學士課程創始人之一的李浩然博士,一直見證著市建局不同保育活化項目的進展。回顧市建局多個項目,他一一細數它們獨特之處,比如三級歷史建築中環街市,以往的用途是街市,現在成為購物和餐飲的地方,李浩然認為,透過持續其用途,令復修後的中環街市的新用途亦保有歷史的共同點和連繫性,「 給大眾產生強烈的集體情感和回憶」;而二級歷史建築「618上海街」以往沒有室內的公共空間,由市建局保育活化後增設休憩功能。這兩個新地標,在活化後均擁有新的功能,讓市民有共享空間。

李浩然說:「當一座建築物可以透過活化,產生一個新生命,透過多元化用途,讓市民共享,便達到很完美的活化目標。」

既保留中環街市建築特徵 同時活化再用

中環街市擁有80多年歷史,市建局以創新手法復修和營運這座三級歷史建築,既保留建築特徵,亦把它活化再用,將中環街市的保育元素融入設計,塑造成為一個「親」(親切)、「動」(具活力)、「融」(多元化)的新地標。李浩然認為,在市區更新過程中,應要在保育與活化之間取得平衡,不應單純追求「原汁原味」地保留舊建築和原來的民生和經濟。

現在的中環街市,擁有綠化空間和公共設施,可以舉辦不同形式的社區活動,亦有多元及普及化的商戶,滿足不同階層市民的生活所需。

旺角618上海街 保留騎樓式唐樓群

除了中環街市,二級歷史建築「618上海街」是市建局近年另一個活化項目。「618上海街」項目前身是擁有百年歷史的14幢唐樓群,當中10幢屬戰前騎樓式唐樓。市建局在保育活化項目中,不但保存了唐樓群的部份騎樓式唐樓特色,更融合地區特色,讓建築群活化再用,提供公共休憩空間予市民共享。李浩然指出,「618上海街」和中環街市兩個活化項目,最重要的意義是如何和市民大眾產生聯繫。

他稱,這類實用性建築物,最大重的意義就是用途。「『618上海街』以往缺乏是室內的公共空間,現在社區人士可隨時入內休息。這些空間是非常好,令原本沒有這個功能的唐樓,產生新的功能,將它符合現今市民的需要。」李浩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