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上海街」社企書店:「孺尊」 「母女檔」拍住上見證自閉症女兒成長
「孺尊」(Dignity Mama)二手書店,是市建局邀請來港營運的新加坡社會企業Project Dignity項目之一,旨在協助本地的弱勢群體自力更生。
如果你的媽媽,同時是你的上司,這份工作你會否樂意去做?對於Cindy而言,媽媽是她最佳的工作伙伴,這份工作亦是她多份工作中最喜愛的一份;對於媽媽Mabel而言,過去30多年來,每天都照顧著自閉症女兒的日常生活,現在和她一同在社會企業「孺尊」(Dignity Mama)書店上班,見到女兒能在適合自己的地方盡展所長,兼且每天都在進步,提升自我照顧的能力,Mabel深感安慰。
「孺尊」書店的書籍由外界捐贈而來,Cindy和媽媽會將書本逐一清潔才「上架」。
二手書店「孺尊」是市建局「618上海街」保育項目內,新加坡社會企業Project Dignity「廚尊」旗下的分線,書店總店位於「廚尊」餐廳旁。市建局在2018年邀請這間社企在香港開店營運,並提供所需協助,將這創新社企餐廳模式帶到油旺區,幫助香港弱勢群體在職的需要。
「廚尊」在餐廳一角建立「孺尊」書店,售賣捐贈的二手書籍以及由員工和員工媽媽製作的手工藝品,以推動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SEN),如患有自閉症、身體或智力有缺憾的年輕人投入職場,訓練他們自力更生的能力,促進學員逐步自主工作、融入社會;此外,亦為這些年輕人的媽媽及單親媽媽提供就業機會。
「孺尊」書店出售的手工藝品,均是由SEN員工及他們的媽媽親手製作。
Mabel自Cindy出生後便擔任全職媽媽,她說在Cindy一歲多的時候,已發現她「與眾不同」:「成日唔望人,對周圍事物好似無興趣。」由於留意到女兒的特別行為,Mabel便帶她到兒童測驗中心進行全面評估,確認她有自閉症、智力不足和特殊教育需要,及後開展數以年計的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評估和訓練。直至Cindy在特殊學校完成中學課程後,再接受復康機構提供的職前訓練,才正式踏入職場。
在職培訓機會少 謀生不容易
然而,自閉症人士並不懂得日常生活的人際關係和社交溝通方式,有時候在人群當中會表現異常,或會被誤會為「麻煩」;加上願意聘請這些需要特別照顧人士的公司或機構亦不多,令他們在社會尋找工作謀生並不容易。再加上欠缺在職培訓機會,令他們較難學到一些工作技能,以幫助就業。
Cindy曾先後在快餐店和售賣二手衫的店舖工作,但經驗並不愉快:「始終出面工作速度較快。快餐店試過讓她斟汽水,但她都跟不上,只可以做清潔,但卻給其他員工欺負。」Mabel說:「店內無洗衣機,她要用手洗毛巾。試過返早更,發現夜更員工將幾廿條污糟毛巾,留給她一個人洗,但她又不懂出聲。」其後,Cindy轉職於二手衫店工作,但遇上疫情而停工,之後便留在家中一年多沒有工作。
疫情過後,Cindy在協康會的介紹下,成為「廚尊」餐廳(Dignity Kitchen)的員工。與一般企業不同,「廚尊」會為員工提供培訓,並按他們的能力安排合適的崗位,更會設置特別和創新的工具,輔助殘障者處理食材和烹調,讓他們發揮潛能,促進學員逐步適應工作、自主工作,以達至融入社會、自力更生的最終目標。
在「618上海街」營運的「廚尊」,將新加坡的創新社企營運模式帶到香港,協助弱勢社群。
在「廚尊」工作的Cindy,因皮膚接觸到清潔用品後會出現敏感,令她對需要清潔雙手的工作有所抗拒。就在此時,Cindy對餐廳旁邊「孺尊」書店的工作漸生興趣,希望轉職到書店。不過,由於當時「618上海街」的「孺尊」總店已有足夠人手安排,直至「孺尊」在青衣開設分店,Cindy和媽媽一同嘗試申請,擔任書店「小經理」。
「上司」媽媽提供最適切的指導
受聘員工一般在工作上均需要指導及調教,考慮到他們亦對周遭事物和身邊的人比較敏感,「孺尊」特意安排員工以「母子檔」上班,由最了解他們個性的媽媽擔任「上司」,按子女的性格和特質,提供適切的指導和協助。書店「小經理」在媽媽「上司」的指導下,負責接待客人、「收銀」、清潔書籍、創作和售賣手工藝品等;媽媽則負責書店補貨、每日「埋數」結算等工作。
首次和女兒「拍檔」工作的Mabel 說,女兒曾在其他地方工作,她並沒有機會知道女兒工作時的表現;而在「孺尊」書店與女兒一同工作,可以讓她更認識及了解女兒:「Cindy最初在書店工作時社交好差,例如客人問路,她並不懂回答;但原來女兒好好記性,可以記下每位客人的姓氏。」在循循善誘的鼓勵和訓練下,女兒開始嘗試和客人打開「話匣子」,當「熟客」再次光臨時,Cindy會和她們打招呼,現在更會主動推銷手工藝品。
Cindy現時已在「孺尊」工作一年,期間更發掘到她一直被埋沒的繪畫天份。Mabel 說:「她一向有上繪畫興趣班,但原來她所畫的東西,會有客人去買,以往未曾想像過,令我十分驚喜。」Cindy更在母親節前,親手繪畫了一張有媽媽最愛的玫瑰花和寫上「母親節快樂」的書籤作為禮物。
媽媽對Cindy親手繪畫的玫瑰花書籤母親節禮物,愛不釋手。
Cindy先後在「廚尊」和「孺尊」工作,學到的不僅是烹飪或銷售技巧,更重要的,是自立的能力。而由媽媽親自督導作為另類「上司」,亦加速女兒的獨立成長。
創辦人理念:「我們幫助的是整個家庭」
對於媽媽Mabel而言,女兒進步很大。在上班前,Cindy有時候會煮水餃為自己準備午餐,比以往更獨立,亦逐步學會自理及自主生活,令媽媽和爸爸十分欣慰,減少了他們的擔憂。這正反映了社企創辦人許承俊的創辦理念:「我們幫助的並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家庭。」
Mabel很感謝「廚尊」和「孺尊」 給予女兒不同的工作機會:「出面無這麼多機會給予她們,這是最適合女兒工作的地方。」對於自己而言,由於一直照顧女兒已多年沒有工作,「孺尊」 的崗位亦讓她能「見見世面」。除了「618上海街」的總店,「孺尊」書店已在港九新界開設四間分店,支援更多有需要的家庭,目前有20對「母子檔」在「孺尊」工作。
「孺尊」書店 「小經理」Cindy熱愛現時的工作,在空閒時更會到「618上海街」的書店擔任義工。
正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從嬰兒呱呱落地那天,父母便不辭勞苦,把所有心思全放在子女身上。問及對女兒未來的期望時,Mabel說:「希望女兒能夠煮更多餸菜,學識照顧自己。」母親的責任一點都不簡單,心願卻很簡單,這就是母愛的偉大。這個周末,大家不妨到訪「618上海街」,品嘗「廚尊」的新加坡美食,亦感受這間充滿著愛的「孺尊」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