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推广智能出行 提升市区交通体验

市建局一直探索善用智慧科技的不同方案,在高密度的小区进行市区更新时,为居民缔造更优质宜居的城市生活。这不限于为正在规划及开展的项目加入「智能元素」,也会为已完成重建的项目添加「智能」,与时并进。最近,市建局便为已落成的重建项目「荃新天地」位处的荃湾南地区,推出一个方便驾驶者寻找泊车位的手机应用程序,以在这交通繁忙的地区推广「智慧出行」概念(Smart Mobility),提升市民的交通体验。

政府在去年年底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勾划未来5年的规划,利用创新科技将香港建构成更先进、更宜居的智慧城市。《蓝图》提出六大「智慧」范畴,包括方便市民规划交通行程的「智慧出行」。政府将为智能运输系统制定策略发展方向,鼓励政府部门和业界开发交通应用程序,便利市民和驾驶者规划公共交通行程和驾驶路线,亦会研究在公共交通交汇处通过设置传感器,提供多功能设施。

市建局配合香港构建「智慧城市」的愿景,利用智能科技优化市区的规划和居民生活,当中便涵盖《蓝图》内提出的「智慧出行」范畴。我在今年初的网志,便提到市建局正以「荃新天地」位处的荃湾南地区为试点,与邻近多个商场营运者商讨,推出可实时收集并发放区内几个主要商场的停车场空置泊车位数目的手机应用程序,方便驾驶者寻找泊位。

经过约半年的筹备及测试,这个名为「荃易泊」的应用程序,已在本月初正式推出,此程序透过结合实时泊车信息及通讯科技,用户可利用手机接口,查看区内七个停车场的实时空置泊位信息,同时浏览该车场的详细数据如时租价格及泊车优惠等。用户亦可使用自动导航功能,程序会将用户的位置和车场的地理信息传送至Google 地图,以规划前往该车场最省时直接的行驶路线。

香港市区不单楼宇密度高,停车场泊位亦十分有限,加上车多亦令路面繁忙挤塞。若驾驶者可根据区内空置泊车位的信息,预早计划好前往车场的路线,便可省却寻找空置停车位的时间,亦不必要在路面不停的「兜圈」,这不但方便了驾驶者,更重要的,亦有助节约能源及减低废气排放,从而改善路边空气质素。停车场出入口外的道路,亦会减少因大量汽车轮候泊位造成车龙的机会,改善道路阻塞的情况。我鼓励各位驾驶者如要到荃湾南一带,不妨下载「荃易泊」程序,体验「智能出行」带来的便利。​​​​

URA photo「荃易泊」程序在本月初上架,用户可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实时掌握荃湾南地区七个停车场的剩余泊位数目,以便驾驶者规划行程。

我已下载试用这个应用程序,并希望和大家分享使用「荃易泊」的「小秘方」。在下载程序首次启动时,程序会查询是否允许它取用其位置,若用户使用程序的导航功能,便可开启手机的定位及允许程序取用手机的位置信息。之后用户便会进入主页面,程序会以列表或地图形式,实时显示荃湾南地区七个停车场的剩余车位数目,并作定时更新。用户亦可加入筛选条件,选择不同收费水平和付款方式所显示不同停车场的剩余车位数目。这个程序的功能看似简单,但背后其实需要市建局和各个停车场营办商积极协作,将各自停车场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整合,在一个共通的平台发放车位信息,当中需要解决不少技术问题。现时程序处于「1.0」版本的阶段,正如其他各类应用程序一样,在推出初期难免遇到稳定性或其他技术问题,市建局正不断监测程序的运作情况,透过定期更新,提升它的稳定性及功能,稍后亦会邀请区内更多停车场营办商加入这个信息共享平台,令程序可以更「有用」和「易用」。我欢迎用户向我们提供意见,协助优化这应用程序,提供更佳的「出行」体验。

正如《蓝图》所言,开发便利市民和驾驶者的交通应用程序,只是「智能出行」的其中一环,而在已建设的小区引入智慧措施,应用创新科技的广度和深度始终有限。因此,市建局亦在一些正在进行规划及设计的发展项目,探索引入更多功能的智能设施,并在设计时间预备足够硬件配套,以应付城市未来智慧出行的需要。

在市建局观塘市中心项目,我们会整合现时途经市中心的多条公共巴士及小巴线的上落点,并提供一个共两层的大型公共运输交汇处,供这些公共运输作停靠及上落客用途,预计在2020年落成。由于观塘市中心是多条巴士路线的必经之地,每日预计有大量乘客使用交汇处,因此如何应用创新科技,改善交汇处的人流管理和乘客候车期间的体验,十分重要。市建局团队正探讨在该公共运输交汇处设置「智能巴士站」,当中设有乘客室内候车区,每个候车区均设有巴士靠站的传感器,并连结上候车区闸门的开关系统。当巴士靠站时,传感器可根据该巴士是准备上客或落客,开启相应的闸门。各个候车区设于备有空调之商场内,并有屏幕显示靠站巴士数据及其他班次的信息,让乘客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候车。市建局亦会研究设计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提供行驶该处专营巴士的班次信息,这些讯息亦会在规划中的蛋型建筑物所在的小广场以大屏幕展示,方便车站附近的市民掌握候车时间,提升市民在智慧交通服务的体验。

发展电能公共运输是智慧城市其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由电能驱动的车辆必须要有相应的充电配套设施,才能有效营运。市建局在规划及设计观塘市中心的公共运输交汇处设施时,定期咨询观塘区议会及分区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当中便有委员和小巴业界的持份者提出,应研究在公共运输交汇处内的小巴站预留空间,设立电能小巴的充电装置。在听取有关意见后,市建局于去年起,便主动与小巴业界、运输署、环保署及充电装置供货商商讨,研究在交汇处内增设电能小巴充电装置的可行性,同时评估相关的耗电量,以便市建局在规划项目及建造交汇处时,为充电装置预留充足的电力和配套设施。日后一旦业界的方案以及相关规管电能公共车辆充电的法规完备时,交汇处可随时为小巴营运商就电能小巴提供充电的设施。上述两项在交汇处设置室内巴士站候车区及电能小巴充电配置的创新措施,将令其成为香港首个配有相关智慧措施的公共运输交汇处,为香港发展智慧公共车站踏出第一步,让区内居民享受环保低碳的公共交通。

随着未来的市区更新项目,逐步由「项目主导」迈向「规划主导」,我期望市建局日后在区域规划层面,为市区更新注入智慧方案 (smart solution) 。举例说,我们可探讨充份利用重建项目的地下空间,将车辆、路边停车泊位、上落货区、机房及垃圾房等迁置到地下,以释放更多地面空间,规划更多优质的步行区和休憩空间,为小区带来更大的裨益。

香港土地需求殷切,在欠缺额外土地资源支持市区更新的情况下,市区更新工作无可避免要考虑高密度发展,加强融合城市规划和创新,应用不同的智慧方案,相信可以缓解发展对市区基建、空间使用(包括人流和车流)的压力。这不但呼应香港发展成智慧城市的愿景,亦与《市区更新策略》下,透过重新规划地区提供优质的楼宇,并要设计有效和环保的交通及道路网络,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这更是为实现具前瞻性的市区更新工作不可或缺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