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专栏

黄奕鉴:为城市「把脉」 营造可持续发展社区(刊登於《信报》)

近年社会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香港作为一个已高度发展的城市,除了透过开辟土地发展以缔造优质的宜居城市外,也必须通过持续的市区更新,保育和活化旧区,来达致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然而,由於每一个社区背后都各有其历史特色和发展脉络,市区更新如何能营造出具当区特色并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呢?纵然没有划一的方程式去找答案,但笔者认为,在市区更新的工作中,加入公众谘询和参与,相信可以透过明了社区的需要,为当区「把脉」。

笔者近年曾参加不同社会服务工作,体会到如何透过公众谘询和参与,在构思项目时集思广益。我在出任香港青年旅舍协会(YHA)主席时,曾参与保育活化石硖尾美荷楼的计划,该建筑是香港政府在1953 年石硖尾大火后兴建的首八座最早期公共房屋之一(当时称为「徙置大厦」),因此成为政府「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首批项目。YHA 於2009 年投得美荷楼的活化和营运权后,在筹划具体保育方案前,特别通过「寻人」启事,找回不少当年石硖尾旧居民,并多次徵询深水埗区议会意见,提供活化及设计构思。随著活化工程於2013 年底完成,大楼改造为青年旅舍,为建筑物注入新生命,欢迎各方人士使用,并附设「美荷楼生活馆」,展现昔日石硖尾徙置区的风貌,重塑基层市民生活的集体回忆;YHA 亦透过组织旧居民网络,邀请旧居民及社区人士参与导赏和地区文化活动,让旧建筑物活化后延续其历史文化及持续发挥凝聚社区的功能。

集思广益推动旧区活化

笔者在2017 年担任市区重建局非执行董事,市建局多年来,在推行不同旧区活化项目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公众意见。早於2005 年,市建局启动其首个保育活化项目,即湾仔茂萝街/ 巴路士街保育活化项目时,曾邀请湾仔地区人士组成专责委员会,在决定项目的建筑设计及经营管理模式前,通过广泛谘询,收集及分析社区人士和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人士的意见,最后决定以「艺术社区」为理念,将项目活化为文化及创意产业用途。活化工程於2013 年7 月正式完成,以动漫艺术文化为主题,成为湾仔区内的文化地标。至2008 年,市建局启动太子道西/ 园艺街上海街/亚皆老街两个关於战前「骑楼」建筑的保育活化项目,亦透过进行公众谘询,和举办大型集思会,邀请项目内的业主与居民、学者、专业人士和油尖旺区议员等不同界别人士表达意见。

市建局汲取保育活化项目进行公众谘询的经验,继续探索如何将搜集公众意见的模式进一步深化,而行政长官在2009 年施政报告宣布,中环街市大楼的保育活化工作由市建局负责,促成市建局为项目筹划广泛的公众参与和谘询活动。在2009 年至2011 年间,市建局进行长达两年的社区谘询活动,包括有系统地进行两次问卷调查,搜集超过一万名社会人士的意见,并先后举办两次工作坊,以及展示不同设计概念的全港路演等,就如何保育活化中环街市,深入汇集公众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营运的意见,并进行归纳分析,成为公众对活化项目的主流参考意见,确立出中环街市的保育活化方案。

国际倡议发展「人人共享城市」

推动更多地区保育活化项目,保留历史文化,发挥地区特色,并让市民透过公众参与表达意见;共同制订活化方案,共谋社区及经济的长远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流共识。联合国大会在2016 年11 月通过《新城市议程》决议案,发表关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多宣言》,为城市发展提出共同愿景,致力於发展一个「人人共享城市」,包括设计可促进公民参与共享、包容、绿色和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改善街道、广场、花园和公园等多功能区域,以促进社会互动和包容。

市建局近年亦积极推动历史文化结合街道建筑和当区特色的概念,在规划更新旧区的同时,注入这些元素,中西区便是一个把概念化为实践的例子。去年10 月,位於中环中心地下的新社区共享空间「H6CONET」正式启用,踏出这个概念的第一步,市建局透过重新规划该处,融入「连系社区、让市民共享」的概念,不只将毗邻六条街道重新开通,加强区内畅达性,并把这些街道以当区填海历史为本,重新美化,亦将街道名称的由来透过艺术於「H6 CONET」表达。市民可从这些周边街道进入「H6 CONET」内的公共空间,享用它的休憩及绿化设施,「H6 CONET」亦会成为举办社区活动、表演和展览的场地,以文化艺术滋润社区。市建局亦有意和楼宇业主协作,美化已建设的城市环境,并逐步发展该小区具有特色的氛围。

整个理念的第二步是将「H6 CONET」进一步与附近其他市建局重建和保育活化项目接连,包括正在进行中的中环街市活化项目、卑利街/ 嘉咸街发展计划,以及表彰辛亥革命历史而设计的百子里公园。市建局将透过现有街道网络和肌理,将这些各具特色的项目及其多元化并具历史特色的元素及空间串连起来,营造成一个具独特个性的小区,实现社区文化共享的意念。

制订长远蓝图 推动社区文化共享

要全面发挥社区文化共享的效用,我们必须有更具前瞻性和长远的整体规划。市建局正在油麻地及旺角进行的油旺地区研究,以基线研究为起点,除了收集有关市区老化、人口密度及统计、楼宇状况及占用状况、社会经济特徵等数据外,更会搜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料和地区特色,并与地区人士和团体一同参与社区历史资料的诠释,从而发掘区内具历史和保育意义的元素,并制定活化及保育策略,涵盖不只是具历史意义的建筑,还有区内具个性的城市面貌和特色的街道氛围及地标。

保育活化与地区的更新和发展经济规划,两者并非不能互存;尤其在富有历史及文化特色的地区推展市区更新工作时,如果保育研究工作做得充足,并加入地区参与元素,共议如何活化社区,展现地区特色,制订规划发展蓝图以至推行生活质素提升与社区文化共享概念,便能收兼筹并顾之效,令推展更为畅顺。笔者期望,社会上不同持份者,都一起响应及支持「基多宣言」,让香港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城市,与联合国所倡议的社会共享愿景同步前行。

黄奕鉴
香港青年旅舍协会行政委员会委员及
市区重建局非执行董事


联合国大会第71 届大会《新城市议程-为所有人建设可持续城市和人类住区基多宣言》
(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71/L.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