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年轻新点子 旧区展新生

刚过去的星期三,我出席了市建局与职业训练局 (VTC) 辖下的香港专业教育学院(IVE)首次合办的「旧区‧新点子」创意工程及建筑设计比赛,并与我们的非执行董事许智文教授及VTC副执行干事廖世乐博士,一同担任总决赛的评审。我看见一班年轻人运用创意,为改善旧区长者生活构思了很多有心思和意念创新的设计,我希望在此跟大家分享。

今次比赛特别以「旧区‧新点子」为主题,结合了照顾旧区长者需要及创新意念两大元素,鼓励年轻人亲身了解旧区长者的生活,并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发挥创意构思新点子,设计出可提升旧区长者生活质素的作品,这亦正正切合市建局多年来推动市区更新的核心理念,不只是要带来建筑物及环境的改善,更要让旧区居民整体生活质素得以提升。

在云云作品中,我印象较深刻的是以六角形图案建构成圆拱形设计的户外休憩设施,外形看似爱斯基摩人的冰屋,这个新点子名为「DOME山再起」,更夺得「最优秀大奖」及「最具创意奖」。就读IVE建筑设计及科技学二年级的方静同学跟我分享,她与队员亲身到多个旧区实地考察、与长者街坊访谈,发现在旧楼居住的大多是行动不便的独居长者,他们平日难以外出,渐渐与小区的生活脱节,因此他们运用在课堂学到的建筑学知识,发挥创意,大胆构思在旧楼的天台装置圆拱形的户外休憩设施,为旧区长者提供空气流通及可舒展的空间。对于他们将设施放置在天台上,让「行动不便」的长者使用,我禁不住质疑设施的实用性,但他们却告诉我,在与长者的访谈中,得知原来长者由于行动不便,往往都不愿意下楼到数百米外的休憩公园。但由于他们日常仍然会拾级到天台晾晒衣服,天台原来可以成为方便他们与邻里交流互动的聚脚地。同学们的设计不但充分配合旧区长者的需要,还让他们走出屋舍,重新建立人际网络,融入小区。

市建局在推动市区更新时,亦着重促进小区共融及可持续发展,同学们的创意设计启发了我们在规划旧区发展时,可善用多元的小区空间,促进小区邻里关系的维系,营造融和的居住环境。出身工程师的我,亦即场给同学改善这个圆拱形户外休憩设施的结构和用料等建议,若加以研究和改良,我会认真地考虑把这个创作意念变成真实,给旧区居民享用,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ura photo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右一)IVE学生交流在旧楼天台装置圆拱形户外休憩设施的可行性。

在比赛中,同学的创意和新点子固然是精髓,但他们的设计是否切实可行并能切合旧区长者日常生活的需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质素,这些都是同学在构思设计时着重考虑的地方。我曾经读过一篇由美国哈佛大学两位学者Michael Porter和Mark Kramer撰写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章[1],当中谈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应与企业营运的核心价值及理念互相配合,为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双赢的效益。这令我想到市建局一直秉持改善旧区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素,并让小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来推展各项市区更新工作;同样地,我们在实践企业社会责任及在推动义工服务时,亦本着相同的核心价值,推出适切的活动及服务。除了表达对旧区居民的关爱外,更推动年轻一代认识旧区,促进多元学习体验。我们锐意将市建局的业务范畴及其实践的企业社会责任互相配合,为小区带来更大效益。

正如我们筹办今次的比赛,以「旧区‧新点子」为主题,鼓励大专学生以创意为居住在日久失修、设备残缺的旧楼的长者,设计一些小至可折迭的拐杖椅,或大至可提升小区环境的建筑设计,以改善旧区长者的居住环境为例,我们在构思这项活动时,着重参加者必须要先掌握问题所在,所以我们结合了过往在推展市区更新工作中所得的经验及实例,透过导赏活动把市建局在改善旧区居住环境的核心理念与同学分享,让他们对旧区老化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后,才去构思设计。我们为同学举办旧区导赏团,带他们走访深水埗旧区的劏房,切身处地了解区内长者的生活状况和旧区环境。有不少同学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参观劏房,特别是看到旧楼没有升降机,置身在又暗又窄的楼梯间,他们都坦言难以想象平日老人家拿着沉重的东西,每次上落要爬这么多级楼梯,生活肯定十分不便。正因经历了这个第一身的感受,启发了同学的创作都包含为现时旧楼加添升降机设施这一环。同学的设计亦展现出市区更新的方法不单是拆卸重建,而是透过重新规划和设计,引入多元用途及绿化的空间和设施,亦可为老化的旧区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命。

比赛后,VTC廖博士更向我表达对市建局举办今次活动的谢意,从学生的作品及与他们交谈间,都能看出比赛提高了同学们对旧区长者生活环境的认识,同时亦提升了他们的设计思维、技术应用和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社会责任加深了了解,对同学来说,是一个把创意及可持续发展的构思和意念付诸实行的宝贵经验。我十分认同廖博士的体会,我也特别感谢VTC 各院校同学的参与。​

ura photo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与比赛评判市建局非执行董事许智文(左)及VTC副执行干事廖世乐,为IVE学生创意设计的可折迭式拐杖椅评分。

除了跟大专院校合办比赛,我们每年亦会定期举办「学建关爱」义务工作计划,与不同的地区组织和大专院校的学生合作,因应旧区的需要,配合不同学系学生的专长技能,设计各项义工服务。例如与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的同学合作,分别安排眼科视光学院的同学为观塘区的小朋友验眼及推广视力保健,而护理学院的同学则向九龙城区的长者,教导他们学习多种伸展运动,舒缓身体痛症。

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与市建局营运的核心价值及理念互相配合的例证。我期望未来继续透过举办不同的小区活动,作为连系市建局、大专院校及小区各阶层的合作平台,以关心旧区需要为切入点,融入市区更新的核心理念,一方面让年轻人学有所用,透过多元实践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亦透过小区活动,强化市建局对旧区居民的关顾,实践市建局的社会使命。

[1]  Strategy and Society: 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2006, Michael E. Porter & Mark R. Kramer (https://hbr.org/2006/12/strategy-and-society-the-link-between-competitive-advantage-and-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referral=03758&cm_vc=rr_item_page.top_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