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专题故事

保育永利街建筑群 支援弱势社群住屋需求

永利街楼群建於50年代二战后时期,是前土地发展公司在1998年公布的25个项目之一。因应社区人士提出保留项目内建筑物的诉求,市建局於2010年决定以重建以外的市区更新方式,复修永利街楼群,并探索可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活化方案,以保留项目内的特色建筑群及社区肌理,营造社区及协同周边的活化项目。

为善用资源及协助有住屋需要人士,市建局於2014年将已复修的永利街3号及12号单位,连同5号共10个单位,以象徵式租金,循公开招标形式供非政府机构申请租用。其中,「光房计划」取得六个单位,供育有子女的单亲妇女入住。

市建局2017年9月响应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推行的「社会房屋共享计划」,向社联提供超过60个单位,包括在顺成大厦的47个单位和旺角豉油街安置大厦的14个单位,用作过渡性房屋。

梁女士於2018年迁入顺成大厦,她此前与女儿居於西环一个仅80平方尺的劏房,「以前家中无窗,像密室,感觉局促,」梁女士忆述,居於劏房时需与邻居共用厕所和饭厅,起居生活不便。她与女儿及后迁入顺成大厦一个面积逾100平方尺的二人单位,月租约2000元,纾缓了她的财政压力。梁女士说∶「有个温暖的家,整个人都会心情开朗,所有不开心的事都已经放低在家门外。」

重展笑脸的还有黄先生一家,年逾6旬的黄先生此前与太太及六岁女儿乐乐居於深水埗区的旧楼劏房,租金连水电杂费开支平均每月6500多元。黄先生於2018年成功申请入住市建局位於顺成大厦的社会房屋单位,逾300平方尺的单位设有客厅、睡房、独立洗手间和厨房。此前黄先生女儿乐乐於旧居中难有伸展空间∶「搬来新屋后,我觉得好开心,因为有地方跳舞和打筋斗。」乐乐在客厅一边翩翩起舞一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