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
2007年
-
2007年3月10日
洗衣街重建計劃社區集思會
逾百位社區人士今日(星期六)參與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舉辦的集思會,熱烈地為旺角洗衣街重建項目提出意見,協助市建局在規劃設計時,加強「波鞋街」的地區特色。 市建局董事會主席鄭維新先生致歡迎辭時表示,「洗衣街重建項目由前土地發展公司在1998年公布,至今已經近10 年。市建局董事會十分理解居民盼望項目早日得以重建的心情,但亦明白地下商鋪及部分社會人士認為需要保存地方特色和目前經濟活動,並應以復修樓宇為主體, 避免清拆重建。」 他說:「經考慮不同的意見和方案,市建局認為仍然需要依照當年土地發展公司和政府的承諾,以重建方式落實這個項目。不過,在重建的前提下,亦不能夠忽視地下商鋪業主及營運者的憂慮及利益,我們需要盡力和審慎研究怎樣可以制定一個力求平衡的方案。」 市建局油尖旺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林貝聿嘉女士表示,洗衣街項目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分區諮詢委員會亦曾多次討論這個項目,以及居民和社會上的不同期望。 她說:「要確保項目順利推行,必須得到社區的支持和認同。過去大半年,市建局一直與居民、商戶及不同社區人士,保 持緊密溝通,既體會到住戶面對居住環境日益破落的苦況,亦感受到商戶對地區經濟能否持續發展的焦慮。今次集思會,令市建局進一步了解,居民在強化『波鞋 街』活力和特色的真知灼見。市建局定必繼續努力,與社區保持緊密聯繫,透過大家的參與,制定對整體有所裨益的持續發展及平衡的方案,促使重建計劃盡早落 實。」 今日出席集思會的人士,來自社區各界,包括油尖旺區區議會主席陳文佑、立法會議員方剛、馮檢基及劉秀成、油尖旺區 區議員、市建局社區事務及公共關係委員會委員、市建局油尖旺分區諮詢委員會委員、分區委員會委員、居民代表、商戶代表、當區商會代表、香港測量師學會及香 港建築師學會代表、政府部門代表及關注團體代表等。由羅致光教授帶領的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調研人員,在場協助討
-
2007年2月26日
新聞資訊:市建局卑利街 / 嘉咸街重建項目
1. 背景 卑利街╱嘉咸街項目是前土地發展公司於1998年公布的25個項目之一,範圍包括卑利街、嘉咸街、結志街、威靈頓街、閣麟街、吉士笠街、士他花利街及乾秀里。 地盤面積 :約5,320平方米(57,240平方呎) 受影響樓宇 :37幢(有四幢戰前舊樓,其他大部分建於19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後期) 受影響業權 :360 受影響住戶 :約470(約1,120人) 由於項目內的樓宇嚴重失修及居住環境惡劣,受影響的居民、中西區區議會、各政黨以及地區人士均表示支持重建,並多次迫切要求市建局盡快推行該項目。 市建局經過兩年的公眾諮詢及社區參與工作,已擬備了項目的總綱發展藍圖,並於1月底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考慮。 2. 項目規劃的諮詢過程 由於項目位於鬧市,而且有相當的歷史沿革和地區特色,市建局對更新設計極為重視,用了超過兩年的時間進行地區人士參與和諮詢工作。 市建局採取由下至上的規劃過程,一直與地區人士保持溝通,並透過不同的渠道收集公眾意見,了解他們對項目的訴求。市建局的地區諮詢工作包括: - 2005年,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就上環的主要重建地區,包括卑利街╱嘉咸街項目,進行居民及社區人士訴求意見調查; - 2006年1月19日,向中西區區議會解述項目的初步設計構思; - 2006年6月12至23日,舉辦公眾展覽,收集地區人士的意見; - 2006年6月24日,市建局中西區分區諮詢委員會聯同區議會舉辦社區參與工作坊; - 2006年6至7月,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進行意見調查,分別於公眾展覽和社區參與工作坊,收集公眾的意見,以助確定項目的設計方案; - 2006年10月5日,就項目的規劃大綱諮詢區議會,並獲得區議會正式通過及要求盡快把總綱發展藍圖提交城規會考慮。 3
-
2007年2月25日
市建局回應有關「屏風效應」的聲明
對於有環保團體今日(星期日)指稱,市區重建局的重建項目可能會產生「屏風效應」的問題,市建局發言人回應有關的新聞查詢如下: 市區重建局在二零零一年月成立至今,共有十一個項目批出了聯營發展合約。所有市建局的發展項目,都是嚴格遵照當時全港適用的「規劃標準與準則」而進行規劃設計的。 政府在二零零六年七月發表「空氣流通指引」,當時荃灣萬景峰項目的上蓋建築工程已經接近完成。楊屋道項目的建築工程,則在二零零五年二月已經開展,現已進入上蓋建築階段。 市建局一向對環保要求極為重視,嚴格規定所有發展 項目,都要符合甚至超逾現行環保要求。雖然政府的「空氣流通指引」只是政府為其工務工程所訂下的內部指引,對其他業界不具約束力,不過市建局為了回應市民 的訴求,對於仍在規劃階段的項目,例如中上環的卑利街項目和灣仔的利東街項目,在進行規劃設計時參照這份指引。市建局堅尼地城怡峰的環境建築設計,更取得 香港環保建築協會最高榮譽的白金獎。 較早時市建局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的卑利街和利東街兩個項目的總綱發展藍圖申請時,已經將「空氣流通評估」的結果包括在內。 卑利街項目為了加強空氣流通,已經提供東西走向的通風廊,並且在嘉咸街兩旁重建只有三層高的樓宇,而地盤內其他高層樓宇則往後移放,這樣布局可使南北的通風廊更寬敞。 利東街項目現時的樓宇布局,令到空氣流通只限於南北對流。針對此問題,新設計特別開闢東西氣流通道,使項目範圍內的氣流大大改善。 市建局負責推行政府的《市區重建策略》,其中包括 一個為期二十年的舊區重新計劃,總發展成本約二千五百億元。由於當中的項目大部分都預計會出現虧蝕,為了令到這個龐大的市區更新計劃長遠持續可行,政府特 別在財務方面為市建局提供援助,包括一百億元的注資和免補地價,以方便市建局能夠在審慎理財的原則與照顧樓宇的環保規劃需要之下,在長遠來說,達到財政自 給,
-
2007年2月16日
大角咀洋松街 / 松樹街項目招標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五)邀請13家發展商入標競投,合作發展位於大角咀的洋松街╱松樹街重建項目。 洋松街╱松樹街項目地盤面積約23,57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最多總建築面積約212,16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 市建局較早時公開邀請發展商提交合作發展意向書。在2007年2月9日截止時,共有15家機構提交了意向書。市建局董事會設立的一個招標遴選小組,經考慮他們的經驗和財政能力後,認為其中的13家符合市建局訂定的要求和條件,遂決定邀請他們入標。 所有標書必須在2007年 3月16日下午5時或之前,送抵皇后大道中181號新紀元廣場低座10樓市建局總辦事處。 (完)
-
2007年2月9日
大角咀洋松街 / 松樹街項目招意向書結果
就新聞界今日(星期五)查詢有關大角咀洋松街 / 松樹街項目,邀請提交發展意向書的結果,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發言人表示,市建局共收到15份意向書,表示有興趣聯營發展該項目。 市建局董事會轄下的一個遴選小組將會挑選合資格的機構,然後邀請他們進行競投。預計招標工作將在短期內展開。 洋松街 / 松樹街項目地盤面積約23,57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最多總建築面積約212,16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 (完)
-
2007年2月8日
市建局與南豐集團合作發展皇后大道東項目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四)宣布,經過公開招標競投之後,決定與南豐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南慧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235-245號的項目。 皇后大道東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4,07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最少總建築面積約21,25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 南豐集團是十家入標競投該合營項目的發展商之一。市建局董事會基於其招標遴選小組的建議,同意南豐集團合乎所有招標要求,而它所開列的條件亦會為市建局帶來最佳的利益。 市建局發言人表示,南豐集團在本港具有發展優質物業的豐富經驗,亦是大角咀櫻桃街項目的發展伙伴,市建局相信雙方會合作成功。 (完)
-
2007年2月2日
「百草園」啟用 活化中西區
位於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皇后街項目的休憩公園-「百草園」,是香港第一個在重建項目內,結合本土特色,以專題設計的公園。 市建局董事會主席鄭維新今日(星期五)在「百草園」啟用典禮上致辭時說:「市建局的工作使命,是透過重建、復修、 活化及保育四大策略,持續推動舊區的環境生機、社區活力,以及經濟商機。我們會因應不同地區的特色和文化,將活化概念靈活貫串於重建、復修及保育項目上、 以便充分發揮協同作用。 『百草園』是重建項目中,富地區活化元素的一個典型例子。」 他說,上環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社區,中藥業的發展有百多年歷史,區內有藥材街、海味街及參茸燕窩街。有見及此, 市建局結合地區力量,經過集思廣益,以及群策群力,終於在「皇后街」重建項目的公眾休憩公園內,設立「百草園」,推廣中藥業的教育,同時亦突顯上環獨有的 傳統特色。 公園佔地一千三百平方米,以神農嘗百草的典故取名,園內除了放置「神農氏」的石像,以紀念「神農氏」在中藥的地位 外,還種植了五大類別的中藥,包括涼菜、香草、常用草藥、蕨類藥物及香港常用中藥,共一百多種。園內亦設有介紹中藥的展板,圖文並茂,以增加市民對中藥的 認識。不但如此,相信這個具地方特色的公園會成為中西區內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百草園」由構思到落成,歷時兩年多,興建費用約一百三十萬元。百草園的的成功落實推行,全賴中西區區議會、香港中藥聯商會及有關政府部門如建築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中西區民政事務處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 鄭主席說,在未來的日子,市建局會以全面活化上環為目標,推動更多活化項目,提升社區質素。 出席今日典禮的嘉賓計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周達明、建築署署長余熾鏗、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陳特楚、香港中藥聯商 會有限公司首席會長李應生、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林中麟、中西區民政事務處民政事務專員尤桂莊、中西區區議會關注文康體育事務工作小組主席楊位
-
2007年2月1日
大角咀洋松街╱松樹街項目邀請合作發展意向書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明日(星期 五)就大角咀洋松街╱松樹街 項目,邀請發展商提交合作發展意向書。 洋松街╱松樹街項目地盤面積約23,57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最多總建築面積約212,16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 有意參與合作的發展商,需要提供資料表明他們的專業水平和財政能力,符合市建局訂定的要求和條件。 有關的合作意向書必須在2007年2月9日下午五時正前送抵皇后大道中181號新紀元廣場低座10樓市建局總辦事處。 市建局董事會設立的一個遴選小組將會評審收到的合作發展意向書,並邀請合資格的發展商提交聯營合作發展標書。預計會在短期內正式招標。 (完)
-
2007年1月28日
市建局及房協聯合回應新聞界查詢
就「重建監察」等團體今日(星期日)批評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及香港房屋協會(房協)的重建工作,市建局及房協發言人聯合回應如下: 市建局自2002年開展重建項目的收購工作以來,連同與房協合作的8個項目,至今共啟動了30個重建計劃。這些項目之中,有18個已經完成了物業收購工作,涉及的業權近2,700個。此外,因為重建而可以改善居住環境的租戶家庭,亦超過2,400戶。 由於得到絕大部分業主的支持和合作,因此市建局和房協能夠以私人協商方式收購的物業數量,達到2,300個,佔全部業權的86%以上。可見絕大部分業主都滿意市建局和房協的收購安排。以五年的時間,達致這樣的成果,市區重建的工作是否有助改善舊區居民的生活,相信公眾自有定論。 遊行團體指稱,市建局╱房協在收樓的過程中,「有街坊遭遇黑社會式的恐嚇騷擾」。有關指控相當嚴重。在過往我們與居民的接觸中,間中會有人提及。不過全部都 是道聽塗說,以耳代目,完全提不出任何憑據。若果有真憑實據,我們一定會全力跟進,依法辦理,我們亦鼓勵居民團體報警查辦。事實上,有關重建項目的收樓問 題,已經有既定的法律程序處理,市建局或房協毋須,亦絕對不會採用不當手法。遊行團體採取這種亳無理據的指控,跡近抹黑手段,實在令人遺憾。 事實上,市建局/房協現行的物業收購政策,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2001年3月所通過的特惠津貼政策為基礎,並加上適量具鼓勵性質的津貼,目的是鼓勵業主及早接受收購,使項目更快、更順利完成。 當任何重建項目需要並且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收地後,政府會根據收地政策,再一次獨立計算給予原業主的補償額,市建局/房協無權參與估價。若果原業主不滿意政府計算的補償額,他亦可以提出申請,由土地審裁處裁定合理的法定補償金額。 故此,市建局/房協是在嚴謹細密的機制下,訂定物業的收購補償,使業主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
2007年1月26日
皇后大道東項目截止接受標書
就新聞界今日(星期五)查詢有關灣仔皇后大道東合作發展項目的投標情況,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發表以下聲明: 市建局共接獲10份標書,競投灣仔皇后大道東合作發展項目。 市建局董事會設立的一個招標遴選小組,將會評審各標書,然後向董事會提交建議,由董事會作出決定。 市建局較早時公開邀請發展商提交合作發展意向書,其中17家獲邀請參與競投發展灣仔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東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4,07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最少總建築面積約21,25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