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2002年
-
2002年9月28日
齐心跨越市区重建的两座山
市区重建局行政总监林中麟表示,旧区老化问题严重,市区重建工作不能单靠政府和市区重建局。他希望市民齐心协力,改变对拆楼重建和楼宇维修的态度,一起跨越阻碍市区重建的「两座大山」。 林中麟今日在香港电台的「香港家书」节目中解释说:「第一座大山,是许多旧区居民对市建局所谓「派钱收楼」的做法,普遍存有过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将改善居住环境的责任完全放在市建局及政府身上,而他们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市建局尽快上门派钱收购。」 林先生表示:自年初上任以来,他不断收到旧区居民的要求,催促市建局和政府加快收购他们的旧楼。 「但是,我们始终需要面对现实,需求无限,资源有限。市建局、将来的房屋协会,加上整个政府,都不会有能力令数以万计旧楼的业主,在未来的日子里全部变成拥有七年楼龄的楼宇业主。」 他指出,很多市民都远远低估了旧区残破问题的严重性和清拆重建所涉及的问题。根据政府的估计,市区内楼龄超过三十年的大厦,有九千三百幢,而且在未来十年内,更会增加一半。 他说:「假如我们要将九千三百幢大厦全部清拆重建,所需的费用会是天文数字,而搬迁居民所涉及的各项复杂问题,是整个社会无论是现在或将来都难以应付的。」 至於面前的第二座大山,林先生说是很多市民都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市区重建一定是将旧楼全部清拆,然後整个地盘重新发展。在目前经济环境下,这种观念是实在不切实际的。 林先生认为拆卸重建可能只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 要跨越这两座意识形态的大山,林先生认为作为业主和住客的,必须要对自己的物业和居住环境的责任有所承担,而并非将问题全部推向市建局、政府和其他纳税人身上。 其次,我们应该放持开放态度,探索除了拆建以外其他更好的方法。 因应以上的问题,市建局的策略是提出四大方向,即所谓4R:包括原有的重建发展(Redevelopment)、加上楼宇复修(Reh
-
2002年9月19日
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主持市建局资讯中心启用礼
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今日(星期四)为市区重建局资讯中心主持启用典礼。该中心将成为促进市建局与市民沟通的一道重要桥梁。 市区重建局主席刘华森博士在启用典礼致欢迎辞时强调,市建局致力与各合作夥伴发展紧密友好的关系,以期市区重建工作取得美满成绩。 市建局在未来20年内,需要完成的项目达225个之多,但同一期间内,市区楼宇老化的数目又会继续增加。刘主席形容市建局面对严峻的挑战,好像在奔流之中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 他说:「我们明白绝不可以单靠一己之力企图永远逆流而上,而是必须同舟共济,与政府和社会各有关机构和人士一齐划桨,奋力向前。」 故此,市建局在其已经公布的使命之中,特别强调发展合作夥伴的关系,包括政府当局、负责房屋事务的公私营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 刘主席说,市建局由去年五月成立至今,已经进行了三项重大的任务,包括建立全新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架构,和尽快改善财政状况;制订首个五年的业务纲领和四大业务的策略,亦即是楼宇复修、重建发展、保存文物和社区更新;以及展开和落实首批重建发展项目。 今日启用的资讯中心,是要提高市民对市建局的认识,以及争取各界支持,一起承担市区重建的使命。 刘主席说:「我们必须透过持久的宣传和教育,才能使市民大众改变态度,认识到市区重建并非单是政府和市建局的责任,而是每一个社区、业主和住客应该参与的义务。」 位於香港皇后大道中一百八十一号新纪元广场低座十楼的市建局资讯中心,占地一百一十五平方米(一千二百多尺),以多媒体方式配合色彩鲜明的的图像,向市民介绍市建局的工作路向和重建计划;其中的互动电脑游戏区,将市建局的四大业务以电脑游戏方式带出,更是寓教育於娱乐。 资讯中心入场费用全免,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五的上午十时至下午一时,以及下午二时至五时(公众假期除外)。详情请致电市区重建局对外关系处25882333查询。
-
2002年8月29日
市建局与九龙建业合作发展加惠民道项目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四)宣布,经过公开招标选投之後,决定与九龙建业合作发展加惠民道的住宅项目。 位於坚尼地城的加惠民道项目占地约七百三十平方米。项目完成後,可提供一座二十七层的住宅大楼,另加四层停车场。总楼面面积近七千三百平方米。加惠民道项目的土地,是政府划定给前土地发展公司的连系地盘,用以协助该公司推行坚尼地城新海旁重建项目。 整个项目的发展成本预计为二亿六千万元。地盘的建设工程将会在短期内展开,估计在二零零五年的下半年完成。 九龙建业是四家入标竞投该项目的发展商之一。市建局董事会基於其招标遴选小组的建议,同意九龙建业合乎所有招标要求,而它所开列的条件亦会为市建局带来最大的财务利益。 市建局发言人表示,九龙建业以发展优质住宅物业着称,市建局期望与九龙建业合作愉快。
-
2002年8月22日
市区重建局加惠民道计划截止接受标书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表示,加惠民道住宅发展项目,共接获四家发展商竞投的标书。 市建局发言人说:「虽然近期物业市场气氛有些转变,但投标数目显示发展商对市建局的项目仍然有相当兴趣。」 他说:「自今年初以来,物业市场有明显的复苏现象,估计在可见的将来继续会有平稳的进展。」 市建局今年初邀请有兴趣人士表达发展意向,其收到二十五家发展商的意向书。市建局邀请其中二十二家合乎资格的机构,参与竞投 发展加惠民道的项目。 加惠民道项目的土地,是政府划定给前土地发展公司的连系地盘,用以协助该公司推行坚尼地城新海旁重建项目。地盘面积约七百三十平方米,项目完成後,可提供一座二十七层的住宅大楼,另加四层停车场。总楼面面积近七千三百平方米。 市建局董事会稍後会开会,评审标书并尽快作出决定。
-
2002年8月14日
市建局声明
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今日发表谈话,评论若干报章有关市区重建局的报导。对於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的谈话,市建局发言人有以下回应: 「市建局欢迎政府重申对市区重建工作的承担,并且充分明了政府对市建局作出的重大财政支持。 市建局在推行其项目时,一直有采取审慎的理财原则和注重成本效益,并且兼顾对於受项目影响的居民和业主的社会责任。 市建局的一项首要目标,是确保去年十一月发表的《市区重建策略》所列明的重建计划,长远来说会达致财政自给。 政府已经在今年初批准市建局首个五年业务纲领,其中涉及四十二个项目。我们有信心该份业务纲领在财政上是可行的,整体上会达到收支平衡的目标。就以今年三月推行的三个前期项目来说,市建局已经取得好的开始。这三个项目进展良好;整体来说,市建局估计它们在财政上是可行的。 市建局发言人强调,市建局无论是现在抑或是在可见的未来,其财政状况都是在上述业务纲领的预计之内。 对於《市区重建策略》列出在未来二十年推行二百二十五个项目,明显地这是一项长远的目标。若果基於现行经济及市场情况,而猜度其财政上的可行性,这都是毫无意义和不可取的。 然而,市建局是相当新的法定机构,在一个新的法律和行政架构下,负责推行市区重建计划。市建局会对其政策及运作不断进行检讨。」
-
2002年8月2日
加惠民道项目正式招标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八月二日)邀请二十二家较早时曾表达意向及合乎资格的机构,参与竞投发展加惠民道的项目。 位於坚尼地城的加惠民道项目占地约七百三十平方米。项目完成後,可提供一座二十七层的住宅大楼,另加四层停车场。总楼面面积近七千三百平方米。 加惠民道项目的土地,是政府划定给前土地发展公司的连系地盘,用以协助该公司推行坚尼地城新海旁重建项目。 有兴趣应邀参与投标的机构,必须於今年八月二十二日前向市建局送递标书。
-
2002年7月26日
市建局与信和置业合作发展荃湾市中心重建项目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宣布,经过公开招标竞投後,决定与信和置业之全资拥有附属公司-迎丰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联营合作协议,发展荃湾市中心重建项目。 位 於大河道及杨屋道的荃湾市中心重建项目地盘,占地达二万零三百平方米,计划兴建约一千九百个住宅单位,涉及十万零七千平方米的楼面面积,以及提供二万二千 八百平方米的楼面面积作零售商业用途。此外,该项目会拨出三千三百平方米的楼面面积作交通及社区设施之用,以及设有三千七百平方米的休憩用地和五百三十个 车位。 整个项目的发展成本估计约为四十亿元。地盘的建造工程将会在短期内展开,预计大约在二零零六年完成。 较早时共有七家发展商入标,竞投荃湾市中心重建项目的合作发展协议,信和置业是其中之一。市建局董事会基於招标遴选专责小组的建议,同意信和置业合乎所有招标要求,而它所开列的条件亦会为市建局带来最大的财务利益。 对於发展商积极竞投荃湾市中心发展项目,市建局发言人表示感到欣慰。 他说:「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商十分乐意与市建局携手合作,联营发展市区重建计划。」 他续称:「信和置业拥有发展优质物业的丰富经验,市建局期望与信和置业密切合作,为荃湾的市中心地区带来崭新的面貌。」
-
2002年7月25日
市建局发言人回应传媒查询
对於传媒查询有关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在今日一个午餐会上发表关於市区重建政策的评论,市建局发言人有以下的回应: "政府重申对市区重建工作的承诺,市建局对此表示欢迎,并且充分明了政府对市区重建局在财政上的重大支持。 市建局在推行其项目时,必定采取审慎的理财原则和注重成本效益,并且兼顾对於受项目影响的居民和业主的社会责任。 市建局的财务政策目标,长远来说是使市区重建计划达致财政自给。於此,市建局会不断进行检讨其政策及工作,以求达到此项目标。"
-
2002年7月18日
市建局采纳薪酬检讨报告建议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董事会今日(星期四)开会,讨论政府早前发表的公营机构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检讨报告。该报告涉及十一家公营机构,其中包括市建局。市建局董事会决定全面接纳政府在报告书上的建议。 市建局大约在四个星期前收到该份检讨报告。报告的结论认为,市建局高层管理人员现行的薪酬水平及组合,与报告书建议的应有水平大致相若,亦即是市场上同类私人机构的薪酬中位数。 市建局董事会在今日举行的例会上,一致同意报告书的结论合理可取。 市建局董事会亦同意实施政务司司长的有关建议,包括: 每年就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安排向房屋、规划及地政局局长提交报告; 采纳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做法,披露最高层五名行政人员的薪酬,及 由明年开始,披露行政总监的薪酬条件,包括其固定及浮动薪酬组合。 市建局董事亦将按照报告书另一项建议,成立一个薪酬委员会,就薪酬政策、薪酬和浮动薪酬调整,以及市建局一般员工的薪酬安排指引等事宜,向董事会提交建议。委员会将包括五名董事会成员。 会上,市建局董事会亦讨论了市建局及香港房屋协会可能的合作范畴,以透过策略伙伴关系,推行市区重建工作。该建议是政府在公营房屋架构检讨报告中提出的。市建局与房屋协会已举行了一连串的积极讨论。董事会审阅了有关的进展报告,并认为双方可以在多方面进行合作,互惠互利。有关讨论将会继续进行。
-
2002年7月17日
市建局重建项目收购进度良好
市区重建局推行三个位於湾仔、深水埗及大角嘴的前期项目,收购重建范围内残旧物业的工作,已取得十分良好的进展。 市建局自三月二十八日向受影响的业主发出收购建议以来,已成功分别与湾仔庄士敦道项目的八成业主、深水埗福荣街/福华街项目的逾七成业主,以及大角嘴樱桃街项目逾五成的业主,达成收购协议。 这三个前期目项共涉及四百一十六个业权,而市建局已落实收购其中二百五十九个业权,平均的收购率为百分之六十二。 这三个前期项目是《市区重建局条例》制定後首批推行的项目。市建局的目标是要加快重建步伐,以解决香港长期的旧区老化问题。 市建局行政总监林中麟先生表示对於物业收购进度,感到鼓舞。他说:「我们已经成功踏出第一步。宏观来说,由於要在未来二十年内重建大约二千幢破旧失修的楼宇,任重道远,今次只可算一小步,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令我们可以迈向目标前进。」 林先生说:「收购反应理想显示出我们的收购建议合理,以及商讨过程公平,并得到大多数的业主欢迎和接受。」 至於尚未接受市建局收购建议的业主,大部分仍与市建局进行积极磋商。 林先生说:「我十分希望这些业主可以尽早决定,以免延误这些项目的推行,亦可以令我们如期推行庞大的重建计划。市建局不可能无了期地等待下去。」 对於市建局会否提高其收购价的问题,林先生回应说:「事实证明我们的收购价合理,并得到大多数业主接受,所以毋须作出任何改变。」 另外,有小部份的业权涉及种种问题,包括业主不知所终、业权不清,或遗产承继等,这些业权都不能以协商方式达成收购协议,有待引用《收回土地条例》,予以收回。 市建局发言人强调,市建局的收购政策是在与物业业主达成收购协议的同时,亦尽量在其他方面向业主提供协助。发言人表示:「我们在过程中为业主所提供的协助,包括弹性处理买楼订金、与银行安排过渡期贷款、提供楼宇买卖资料,以及安排居民参观转售居屋屋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