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2006年
-
2006年10月27日
市区重建局欢迎董事会新成员任命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主席郑维新先生今日(星期五)表示,欢迎政府委任陈家乐先生、吴家鎚博士、尹志强先生及叶满华先生为市建局董事会的非执行董事。 郑先生表示:「市建局的使命是持续地推动市区更新计划。此项工作不但可以改善旧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可以推动香港的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四位新的董事会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并且拥有渊博知识和丰富经验,定能作出重大贡献,协助市建局达成此项目标。」 他说:「我们期望与他们四位紧密合作,发挥团队精神,与关心市区更新的社会人士一同携手,推展旧区更新的工作。」 (完)
-
2006年9月23日
爱心月 饼贺中秋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由市区重建局职员及其家属自发组成的探访队,今日(星期六)展开爱心探访之旅,特地探望了居住在市建局深水?海坛街重建项目的长者、单亲家庭及其他居民,提早与他们分享佳节的欢乐气氛。 深水?海坛街重建项目是市建局其中一个较大型的项目,现时仍然处於法定的城市规划阶段,估计约涉及680户家庭。在救世军市区重建服务队的协助下,近四十名市建局探访队成员携同应节食品,探望了重建项目内约七十户家庭。 居民对於探访队员表达的爱心关怀及馈赠,莫不欣喜开怀;特别是长者家庭,当他们见到只有四、五岁的探访队成员,莫不笑逐颜开,令家中顿时充满节日的欢乐气氛。 今次是市建局职员探访队连续第三年,自发在佳节探访旧区居民。过去两年分别探访了中西区和大角咀区的居民。探访队成员包括来自资讯科技、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合约规格管理、地区发展、规划设计、对外关系和社区发展等不同部门的市建局职员及其家属。 (完) 二○○六年九月二十三日
-
2006年9月15日
深水埗项目展开物业收购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五)向深水埗荔枝角道╱桂林街和医局街项目一百六十个业权的持有人,提出收购建议。业主自住物业的收购价,是每平方尺实用面积三千八百九十四元。业主会有六十日的充裕时间,考虑是否接纳市建局的收购建议。 重建范围涉及两个位於荔枝角道╱桂林街和医局街的地盘,共有十七幢建於五十年代的旧楼,其中住了三百二十个家庭, 约八百名居民。市建局发言人说:「根据二○○一年三月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的政府政策,在重建楼宇内居住的业主,将可取得按『七年楼』准则计算的自置居所 津贴。简单来说,补偿额是以深水埗区一间楼龄假设为七年、质素一般的住宅单位的价值来计算。」 此外,市建局会提供一笔相关费用津贴,协助业主支付在搬迁及重置物业方面的杂项开支。对於荔枝角道╱桂林街和医局 街项目,市建局向自住物业业主提供的相关费用津贴,是九万五千元,或每平方米实用面积一千零二十五元(每平方尺约九十五元),以较高者为准;出租或空置的 住宅物业则可得七万二千五百元的相关费用津贴。 至於出租或空置物业的业主,由於他们没有需要即时重置物业居住,故此他们会获得补助津贴,金额是自置居所津贴的一半,另加物业原有的市价。 一如先前的项目,市建局以抽签方式,委任了七家独立测量师行,负责评估「七年楼」的尺价。至於抽签的过程,市建局亦交由独立人士主持,以示公允。今次为深水埗项目主持抽签的,是深水埗区议会主席谭国侨先生、深水埗区议会议员卫焕南先生及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黄仲衡先生。 最低和最高的估值结果被剔除後,余下五个的平均数便成为出价的基础。发言人说,这个基础扩阔及客观的计算方法,在早前开展的项目中,已广为业主所接受。 商铺物业的业主可获得物业市值交吉价和津贴。出租或空置商铺的业主可得的津贴,是物业市值交吉价的百分之十,或相等於其应课差饷租值的金额,以较高者为准。业主自用商铺的津贴额
-
2006年8月18日
大角咀福全街╱杉树街项目展开物业收购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五)向大角咀福全街╱杉树街项目的业权人提出收购建议。业主自住物业的收购价,是每平方尺实用面积四千一百三十一元。业主会有六十日的充裕时间,考虑是否接纳市建局的收购建议。 重建范围共有三幢建於五十、六十年代的旧楼,涉及八十个业权,其中住了约三百名居民。市建局发言人说:「根据二 ○○一年三月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的政府政策,在重建楼宇内居住的业主,将可取得按『七年楼』准则计算的自置居所津贴。简单来说,补偿额是以大角咀区一间 楼龄假设为七年、质素一般的住宅单位的价值来计算。」 此外,市建局会提供一笔相关费用津贴,协助业主支付在搬迁及重置物业方面的杂项开支。对於福全街╱杉树街项目,市 建局向自住物业业主提供的相关费用津贴,是九万五千元,或每平方米实用面积一千零二十五元(每平方尺约九十五元),以较高者为准;出租或空置的住宅物业则 可得七万二千五百元的相关费用津贴。 至於出租或空置物业的业主,由於他们没有需要即时重置物业居住,故此他们可得的补助津贴,是自置居所津贴的一半,另加物业原有的市价。 一如先前的项目,市建局委任了七家独立测量师行评估「七年楼」的尺价。最低和最高的估值结果被剔除後,余下五个的平均数便成为出价的基础。 发言人说,这个基础扩阔及客观的计算方法,在早前开展的项目中,已广为业主所接受。 商铺物业的业主可获得物业市值交吉价和津贴。出租或空置商铺的业主可得的津贴,是物业市值交吉价的百分之十,或相等於其应课差饷租值的金额,以较高者为准。业主自用商铺的津贴额,则为物业市值交吉价的百分之三十五,或相等於其应课差饷租值四倍的金额,亦以较高者为准。 以现价计算,估计收购物业和安置补偿租客的开支,约需二亿二千万元。连同日後的建筑、利息和物业销售等开支,总发展成本估计为三亿五千万元。 在规划设计方面,市建局一直致力提
-
2006年8月16日
茂萝街活化项目展开物业收购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三)向四位受到湾仔茂萝街项目影响的业主,发出收购建议,标志着该项目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茂萝街旧区活化项目是市建局协助促进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试点计划。地盘面积约八千四百平方尺,范围包括两列 共十幢已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物的唐楼,其中六幢是政府物业。市建局准备把部分楼宇全面巩固和翻新,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者,提供二十个面积约为六百五 十平方尺的独立空间。 其余四幢位於巴路士街、楼宇状况甚差的建筑物将会拆卸,土地会规划成为三千平方尺的庭园,供市民享用。如果技术可行,市建局会尽可能保留这四幢建筑物的外墙。 整个项目的总发展成本近一亿三千万元,其中收购及安置方面的开支估计约为七千万元。 市建局的收购建议是以政府的「自置居所津贴」政策为基础。「自置居所津贴」是指同类地区一个楼龄假设为七年的重置单位的市价(即惯称的「七年楼」价)与被收购物业的市价的差额。根据这项政策,茂萝街项目业主自住物业的收购价,是每平方尺实用面积六千三百五十一元。 对於出租和非业主自住的住宅物业,业主除了物业市值之外,亦会获得补助津贴,最高金额为「自置居所津贴」的一半。 一如先前的项目,市建局委任了七家独立测量师行评估「七年楼」的尺价。最低和最高的估值结果会被剔除,余下五个的平均数便成为出价的基础。 这个基础扩阔及客观的计算方法,在早前开展的项目中,已广为业主所接受。 市建局发言人强调,「七年楼」价是计算现金收购价的准则,与现时同区内有多少同面积的空置七年楼龄单位,没有必然关系。业主如果接受收购,他们有全权决定如何运用所得款项的自由,以至作出任何适合自己情况的选择。 他说,业主会有六十日的充裕时间,考虑是否接纳市建局的收购建议。住宅物业业主如果在六十日内接受,可以另外获得一笔相关费用津贴,资助他们在搬迁及重置物业方面的杂项开支。这笔津贴的数额
-
2006年8月10日
重建观塘市中心设计概念展览正式揭幕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历来最大规模和复杂的重建项目- 观塘市中心计划,今日(星期四)进入崭新的里程。三个重建设计概念模型将会在区内进行路演,以谘询公众人士对观塘项目未来的发展蓝图的意见。 市建局在今年一月为观塘项目举行社区工作坊,逾百位观塘社区人士和规划建筑专家分别提出了多个设计构思。今次展出的三组模型,汇集了当日的讨论成果。 三组设计虽然各具风格和特色,不过它们都是以市中心为设计主调,使到它为优质生活的典范、辅以大量的绿化空间、宽 阔的休憩用地、充足的公众和社区设施、全天候的交通总汇,以及优质的居所和商业活动中心,以配合观塘区超过60万人口的需要。展品包括规划图、设计布局构 思、模型、内容说明和立体电脑动画,令访客有全面的了解。 谘询工作为期两个月。首先,市建局由今日起至本月底,在观塘协和街一个由临时小贩市场改建的场地,公开展出三家顾问公司的设计概念模型,然後会移师观塘及邻近地区三个地点举行。 市建局主席郑维新先生在模型展览开幕礼上致辞时说,对於区内居民等候重建多年的心情,他本人感同身受。「他们恶劣的居住环境,以及等待落实重建的焦虑,都清晰地吿诉我和每一位市建局董事会成员,观塘市中心重建不能再等。」 郑主席认为,「市建局一直与社区人士共同努力,以加快重建步伐,争取在本财政年度完结前,将规划申请提交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 他说:「过去两年,经过多番广泛和深入的谘询後,社区的一些主流意见已经淸晰地表达了观塘的实际需要。居民希望未来的观塘是『人气』旺盛,足以在未来数十年带动观塘的经济、民生、社区发展的市中心。 「未来的观塘市中心将会是东九龙区的商贸、公共服务和购物活动的重要枢纽。为配合观塘社区的需要,在规划上,部分市中心必须以较高密度的方式发展。然而,所有规划发展的密度,都会合乎『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和观塘分区计划大纲图的要求。」 郑主席强调,虽
-
2006年8月8日
重建观塘设计模型 公开展览谘询社区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二)宣布,将於本星期四开始,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公众谘询工作,就观塘市中心计划的设计概念,徵询社区和居民的意见。观塘市中心计划是市建局历来最大型的单一重建项目。 市建局行政总监林中麟今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观塘市中心重建计划占地5.3公顷,将会需时十二年或以上才完成整项工程,对推动观塘的长远持续发展,以及它日後作为东九龙重要活动枢纽,提供无穷的动力。 林中麟说:「市建局一直以来与社区人士紧密合作,并会继续与他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足以令社区引以为荣的现代化观塘市中心。」 市建局观塘分区谘询委员会主席龙炳颐教授说:「过去十八个月以来,市建局已先後进行过三轮谘询工作,听取社区和居 民对重建观塘市中心的意见。今次是第四轮的谘询,涉及的层面更为广泛。首先,在去年初及去年中,分别由观塘区议会关注观塘重建的工作小组在重建区内,以及 本局在观塘重建区及周边地区,进行民意调查。两个调查都是由香港大学的专业调查队伍负责的。」 第二轮谘询始於市建局董事会在去年下半年成立的观塘分区谘询委员会,它的成员包括立法会议员、地区领袖、居民、专家学者、小巴及贩商代表等。至今该委员会已经召开超过十次大会和分组会议。各委员对於重建观塘的路线图、规划及设计方面,提出了十分有见地的建议。 第三轮谘询是今年初举行的社区工作坊,会上逾一百位社区代表及项目持分者、利用电脑科技,分别提出了六组规划方案,供市建局以公开招标形式委托的三家专业建筑顾问公司参考。 龙教授表示,经过详细考虑社区和居民的意见後,建筑顾问分别设计了三组包含不同主题的设计概念模型,现再次徵询社区和居民的意见。这是第四轮谘询。 龙教授说:「从民意调查、分区谘询委员会的讨论和工作坊得出来的共识是,将来的市中心必须提供多元化的公共设施、 地标式建筑物、蓬勃的经济活动和优质的居住环境,以及更多的休憩空间、文娱
-
2006年6月30日
福全街 / 杉树街发展项目获得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授权进行
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已经按照市区重建局条例(市建局条例)第24(5)条的规定,授权市区重建局(市建局),着手进行大角咀福全街╱杉树街发展项目。今日(星期五)出版的政府宪报刊载了这项决定。 福 全街╱杉树街发展项目开始实施的日期是2005年12月16日,当日亦是市建局根据市建局条例第23(1)条,首次在政府宪报公布该项目;市建局并随即展 开了为期两个月的项目公布期,以谘询公众意见。市建局在2006年4月21日,按照上述条例第24(3)条的规定,将该发展项目呈交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 考虑。 该项目位於福全街、杉树街及埃华街,总地盘面积约536平方米。范围内的建筑物均建於1950及1960年代。 预计项目会在2010/11年完成。届时不但会改善区内的环境,同时会提供一幢住宅楼宇,其低层会用作零售用途。 福全街╱杉树街项目是市建局首个根据市建局条例,以发展项目形式推行的重建计划。市建局会在数个月内,向业主提出建议,收购80个受影响的业权,并在收购完成後向合资格的租户提出现金补偿或安置。 市民可於上环皇后大道中181号新纪元广场低座10楼的市建局,以及位於大角咀必发道68号必发台地下的市建局地区办事处,查阅项目的土地界线图则及一般资料。市建局亦欢迎市民致电2588 2333或在市建局网站www.ura.org.hk,查阅有关资料。
-
2006年6月24日
卑利街╱嘉咸街项目社区工作坊
来自各界的社区人士今日(星期六)聚首一堂,在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举办的工作坊上,热烈地表达他们对卑利街╱嘉咸街项目的意见和期望。 工作坊由市建局中西区分区谘询委员会和中西区区议会关注中西区市区重建计划工作小组合办。希望藉此谘询活动,了解公众人士对项目设计的诉求。 市建局主席郑维新表示,社区工作坊是有效的途径,让不同背景的地方人士,有机会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塑造未来的社区。 他说:「透过这个工作坊,市建局不但可以深入了解社区的期望和诉求,同时亦加强了市建局与地区和社会各界的沟通,明白这个项目的限制和机遇。」 他指出,「卑利街╱嘉咸街项目既是市建局的项目,亦是社区人士的计划,特别是这个地区饶富历史色彩。因此我们有需要与社区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并会致力在项目的设计中反映他们的意见和期望。」 市建局的项目设计概念是以贯通全局的手法,将现时传统的街景及地区文化特色尽量保存下来,同时为旧区注入新动力。 项目范围涵盖三个地盘,总面积约为0.54公顷,周遭建筑其中一项特色,是它们多数为商住楼宇,地面和二楼均作商业用途。 郑先生说:「一如我们其他大型的发展计划,市建局会采取4R策略,即重建发展、楼宇复修、文物保育及旧区活化,以改善居住环境,及提供更多优质的绿化空间。」 「我们除了保留当区各式各样街头小贩活动这特色外,更希望可以强化行人流通设施,串连重建区附近由东至西的各个历史景点,例如附近的百子里等。」 郑主席说:「我们初步的构思包括可能保留数幢嘉咸街战前唐楼,并会翻新巩固,以供公众人士使用。我们亦会进行街道美化工程,并会透过提倡举办街头活动、表演及展览等,促进地方经济活力。」 市建局中西区分区谘询委员会主席兼市建局董事会成员张震远表示,透过举办工作坊,我们可以让参与者在项目的规划初期,便已经有机会讨论项目设计概念的各种可行方案。 「此外,参与者亦
-
2006年5月8日
洗衣街项目进行社区民意调查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开始在旺角洗衣街重建项目的范围及周边,进行一项社区民意调查,以求探讨及了解受影响的业主╱租客及地区人士,对项目将来发展模式的取向。 洗衣街项目为前土地发展公司在一九九八年公布但仍未开展的二十五个项目之一。 是项调查由该局委托香港大学的一支调查队伍负责,目的是探讨社区对项目应否进行重建发展或复修的意见。市建局发言人说:「最近,社区对於项目更新应否重建或复修,发表了许多不同意见。」 发言人说:「赞成复修方式的人士认为楼宇复修对保留地区特色,社区网络和经济活力,实际有效。」 「不过,许多楼上的住宅居民则认为他们等候重建以改善恶劣的居住环境,已经等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我们对於如何更新该区抱着开放的态度,因此希望先行听取地区人士的意见,是项调查的资料对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落实洗衣街项目,提供有用及客观的数据。」 市建局希望从调查中,得知业主和租客对项目推行模式的诉求和选择。 发言人说:「如果业主同意,我们亦会在项目范围内进行楼宇状况评估,以探讨复修的可行性。」 除了问卷调查外,调查队伍亦会举行公开论坛,以便有兴趣的各界人士,讨论项目的实施模式。此外,亦会举行聚焦小组会议,希望从中了解相关持份者对项目的诉求。 由今日开始,调查队伍将会探访受影响的业主和租客,并会出示香港大学的委任证件,预计调查会为期三个星期。 发言人说:「我们呼吁业主和租客衷诚合作,提供宝贵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查询,请致电市建局谘询热线25882333。」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