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2003年
-
2003年8月21日
市建局收购必发道及必嘉围重建项目业权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四)发信给大角嘴必发道╱洋松街及红磡必嘉围重建项目范围内的九十名物业业主,以私人协商方式收购其物业。两个项目的收购成本合共约二亿七百万元。 必发道╱洋松街项目自住业主的住宅物业收购价,为每平方尺实用面积二千六百七十一元;红磡必嘉围的自住住宅物业收购价则为每平方尺实用面积二千七百三十二元。 这两个重建项目中的物业介乎三十五至五十年楼龄之间,市值约为每平方尺八百六十元至八百八十元。市建局的收购建议平均约为有关物业市值的三点一倍。 市建局发言人说:「市建局的收购建议是以政府的自置居所津贴政策为基础,亦即是自住业主的住宅物业收购价,是反映类似地区一个假设为七年楼龄的重置单位的市价。」 一如先前的项目,市建局是以公开招标方式,委任七家独立测量师行评估自置居所津贴的尺价。估值结果以加权平均的方法综合处理,最低和最高的估值结果会被剔除,余下的五个会顺序排列,首尾两个会乘以百分之十,第二及第四个乘以百分之二十,正中的一个乘以百分之四十,总数为百分之一百。 发言人说:「这个基础扩阔及客观的计算方法,在早前开展的项目中,已广为业主所接受。」 这两个重建项目的总发展成本约为五亿一千五百万元,包括物业收购、安置租客、建筑成本及利息的开支。 有关业主会有充足时间考虑是否接纳市建局的收购建议,并在六十日内给予回覆。 为了鼓励业主在六十日内出售物业,市建局的收购建议在适用的情况下,同时提供一项额外津贴。这项津贴是协助业主支付搬迁费及重置物业所引致的不同开支。市建局会参考政府最新的搬迁津贴及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不时检讨个别项目的额外津贴。 市建局为这两个项目的自住物业业主提供的额外津贴,是每平方米实用面积为一千零三十元(即每平方尺近九十六元),或不少於九万二千五百元;出租或空置的住宅物业则可得七万七百元的额外津贴。 发言人表示:「我们
-
2003年7月15日
市建局对报章报导的回应
对於今日有报章报导,谈论市区重建局的工作,市建局有以下的回应: 政府在二○○一年十一月发表的《市区重建策略》,为市建局的运作提供指引。 该份文件的第三十九段订明:《市区重建策略》会定期予以检讨和修订(每两至三年一次)。 故此,该份策略文件最早进行检讨的日期,会是二○○三年十一月。市建局有责任为检讨工作进行准备,以向政府提供意见,而有关准备工作现已开始进行。 市建局会详细检讨过往两年来的工作经验,并会考虑整体经济及物业市场的情况,以及长远来说,它们会对市区重建工作产生的影响。 市建局须要考虑的较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并不是本身的财务状况,而是如何明智和审慎地运用财政资源,发挥最佳成本效益,以履行市区重建的使命。 现时市建局仍在综合整理意见的初步阶段,以供政府考虑,至今未有任何定论。 不过,如果说市建局推行社区复修计划,是一项基本的策略改变,则并不正确。《市区重建策略》已订明,社区复修是市区重建工作的一部分;而本局一向亦认为,由於香港的市区老化问题十分严重,单靠拆楼重建,并不足以解决问题。故此,对於结构良好而仍可用上多年的旧楼,若果我们把它们加以复修,是明智及高效益的做法。 此外,要有效解决市区老化问题,必须倚赖整体社会通力合作。私人物业业主自愿复修他们的物业,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本局从一开始已经强调,必须采纳全面均衡的4R重建业务策略,在目标区推行重建发展、社区复修,文物保育及旧区更新。 本局希望藉此机会,重申我们推行市区重建的决心,并以推行四大重建业务策略为长远目标。
-
2003年7月15日
市区重建工程改良排污设计防沙士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联同有关合作发展商,将会在四个建筑中的住宅发展项目,采用经改良的排污水管设计,以保障公众健康,防范「非典型肺炎」病毒再次扩散。 市建局规划、拓展及文物保护委员会主席龙炳颐教授今日(星期二)在记者会上表示,市建局及有关合作发展商,将会在建筑中的项目,选用两类型改良设计的其中一种。这两类设计是U型聚水设计和分开喉管设计。 四个住宅发展项目约共有四千三百个单位,它们将会采用其中一种设计。新设计的整体额外开支,估计约共二百万元。 龙教授说:「相对於数以十亿元计的整体发展成本,额外开支只占很小的比例;不过,新设计将会大为提昇楼宇喉管的卫生安全水平,特别是有助防范沙士的扩散。」 政府较早时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由於怀疑地台排水管的U型聚水器乾涸,未能发挥隔气作用,因此沙士病毒可能是藉着受污染的空气,经由水厕、污水管及地台排水管,倒流入浴室。 U型聚水设计,是将洗手盆的排水管,接向U型聚水器,令到每次使用洗手盆後排出的污水,可以自动注入U型聚水器内,发挥隔气作用。 分开喉管设计,则是独立舖设地台排水管,令它不再与污水管连接在一起,以致受污染的空气,再没有机会经由污水管进入地台排水管,倒流入室内。 两种设计的适用情况,视乎不同的楼宇设计布局而定。U型聚水设计的费用较低,每个单位约为一百五十元,但它只适用於个别类型的排水喉管系统。采用分开喉管设计的项目,每个单位的额外费用则约为五百元,适用的排水喉管系统较为广泛。 龙教授解释说:「两种改良设计在理论及技术上均属可行,至於采取何种设计,主要视乎楼宇的排水系统是否合适而定。」 市建局地区发展总监林伟能说,市建局将会联同合作发展商,在兴建中的四个住宅项目,采用新的排水喉管设计,包括荃湾市中心,坚尼地城新海旁,窝打老道╱云南里及湾仔道╱太原街项目。 他续说:?我们计划在将来所有的项目,都采用这些设计或更佳的改
-
2003年7月8日
市建局斥资五亿一千五百万元推行大角嘴及红磡两项重建计划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二)宣布斥资逾五亿一千五百万元,在大角嘴及红磡区推出两个重建计划,以改善约三百三十户共九百六十人的居住环境。 连同二零零二╱零三年度推出的八个项目,以及上周宣布与香港房屋协会合作推出的首个项目,过去十八个月以来,共有十一个市区重建项目已经开展。 今日宣布的项目分别位於大角嘴的必发道╱洋松街及红磡的必嘉围。必发道╱洋松街项目的发展成本约为四亿四千三百万元,其中包括近二亿二千万元将用作物业收购及安置租客。必嘉围项目的发展成本约七千二百万元,其中物业收购及安置租客的开支约占三千二百万元。 市建局一支由五十名职员组成的专责队伍,今日开始一连三日到两个重建区进行实地调查,以确定住户的数目及居住状况。 这两个项目预计约在六年後完成。届时必发道╱洋松街及必嘉围项目,会各自提供一百五十二个及四十六个住宅单位,涉及的楼面面积分别约为八千五百六十和一千八百八十平方米;同时,两者可提供的零售商舖面积,分别约为一千零七十和二百四十平方米。必发道╱洋松街项目并会提供近二百平方米的公众休憩用地。 必发道╱洋松街重建项目的地盘面积近一千二百四十平方米,而必嘉围项目的地盘约为二百五十平方米。市建局发言人说,这两个地盘共有九幢楼宇,其中大部分都建於四十、五十年前,一般都相当残旧。 这两个项目都属於土地发展公司,在一九九八年宣布的二十五个项目之内。市建局已经收列在五年业务纲领内,优先处理这些项目。 必发道╱洋松街项目涉及七十六个业权,而必嘉围项目的业权则有十四个。市建局发言人说:「我们将会尽可能在短期内,按照政府的补偿政策,向有关业主提出收购建议,亦即是给予自住业主补偿额,是以相似地区内一间假设楼龄为七年的住宅单位的市场价为基础。」 市建局将会在短期内,为有关业主及租客举行一连串的简布会,介绍物业收购及租客安置的政策和程序。 由社工人
-
2003年7月4日
市建局与房协合作的首个重建项目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发言人对於香港房屋协会(房协)今日根据双方的策略伙伴协议,宣布开展首个市区重建项目,发表以下谈话: 「市建局对於房协今日根据双方的策略伙伴协议,宣布开展首个市区重建项目,感到十分高兴。这是双方主席去年十二月签订合作备忘录後迈出的第一步。按照这份备忘录,房协初期会合共推行市建局七个重建项目。」 「市建局与房协共同合作,肯定会有助加快香港市区更新的步伐,为整体社会,特别是旧区的居民,在社区、环境及经济方面,更快地带来效益。 」
-
2003年6月20日
市建局首项旧区更新计划登场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五)宣布,将会在上环区推行旧区更新计划,首期工程项目命名为「上环坊」。 「上环坊」项目耗资近三千万元,由市建局 、路政署、民政事务总署及中西区区议会携手合办,并得到地鐡公司、香港电车公司、运输署、地政总署及经营康体娱乐事业的德艺会的支持。 上环是香港开埠初期,其中一个最早开发的商业区。推行「上环坊」项目的目的,是改造西港城及摩利臣街邻近一带,成为上环的社区和休闲活动的汇聚点。工程项目内容包括: 把历史悠久的西港城的商场大幅翻新,成为这个项目的龙头工程; 将西港城侧的公众休憩用地,改建成为多用途的社区活动广场,命名为「上环坊」; 把西港城及「上环坊」附近的部分行人路扩阔和美化; 美化西港城、上环大笪地及信德中心之间的行人天桥; 重新设计附近地鐡车站通风口和电车站的外观,使之成为有特色的景点。 市建局行政总监林中麟今日主持项目启动仪式时表示,「上环坊」项目代表着市建局的市区重建工作,加添了新的一面。 他说:「 市建局的市区重建策略,并不限於重建发展,我们同时亦注重另外三项工作,亦即是旧区更新 、楼宇复修和文物保育。我们统称为四大业务策略。」 他表示,「上环坊」项目开展後,市建局今年内还会为另外四个位於港岛和九龙区的旧区更新项目,开始进行规划设计工作。中长期来说,市建局更新旧区的工作,亦可望配合政府刺激本土经济的大方向。 他向出席仪式的社区领袖和嘉宾解释说,市建局是基於两个原因,选择在上环推出首个旧区更新项目的。 他说:「上环是一个极具经济潜力的旧区,它是香港最早开发的商业区之一,当年有「香港华尔街」之称。今日,区内仍有不少传统及具特色的行业和食肆,以及不少着名的历史和文化景点,包括文武庙,摩罗上街,英军着陆据点和中山史蹟径等。」 「同时,在过去数年,市建局已在上环区先後完成了多项重点发展项目,包括保存甚
-
2003年6月17日
市建局收购皇后大道东重建项目业权
市区重建局今日(星期二)发信给湾仔皇后大道东重建项目范围内的业主,以私人协商方式收购其物业,业主自住的住宅物业收购价,为每平方尺实用面积三千七百三十六元。 市建局发言人表示,皇后大道东重建项目共涉及十八个业权。整项计划的总成本开支约为一亿六千万元,其中包括约八千万元用作收购物业和安置租客。 根据市建局较早时为皇后大道东项目进行的住户状况调查,重建范围内约有四十户家庭,共一百二十人。 发言人指出,业主会有充足时间考虑是否接纳市建局的收购建议,并在六十日内以书面回覆。 市建局的收购建议是以政府的自置居所津贴政策为基础,亦即是自住业主的住宅物业收购价,是反映类似地区一个假设为七年楼龄的重置单位的市价。 为了鼓励业主在收购价有效期内接受收购,市建局的收购建议,在适用的情况下,同时加上一项相关费用津贴,用以协助业主支付搬迁费及重置物业所引致的各种开支。 市建局向自住物业业主提供的相关费用津贴,是参考政府最新的搬迁津贴,每平方米实用面积为一千零四十元(即每平方尺近九十七元),或总额不少於九万六千元;出租或空置的住宅物业则可得七万三千二百五十元的相关费用津贴。 对於非住宅物业,市建局的收购建议除了包括有关物业的市值之外,会另加一项特惠津贴。出租或空置的非住宅物业,其特惠津贴为物业市值的百分之十,或相等於其应课差饷租值的金额,以较高者为准。自用业主可得的特惠津贴,是物业市值的百分之三十五,或相等於其应课差饷租值四倍的金额,以较高者为准? 至於拥有整幢物业业权的业主,市建局会按其物业的现行用途估值,另加适用的住宅、非住宅的有关津贴;或以其重建值另加百分之五的津贴作收购价,以两者之中较高者为准? 市建局亦会为愿意出售其物业予市建局的业主,提供一项发还修葺费用计划。此计划适用於一九九八年一月二日,有关此项目当时由土地发展公司首次宣布重建後,在重建范围内进行
-
2003年4月4日
更新西港城计划下月动工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五)宣布,德艺会已经获得西港城的管理、维修及租赁合约。 市建局较早时邀请了二十个曾经表达合作意向的机构,提交详细建议书,以强化西港城的营运模式和活力。市建局结果一共收到三份建议书。 市建局董事会经详细考虑後,接纳市建局评审小组的建议,将合约批予德艺会。 德艺会建议将古色古香的西港城,重新设计为一所既悠闲而又怀旧雅致的旅游消遣场所,集文化娱乐、古典舞蹈、特色美食及珍藏精品於一身,兼具中外文化色彩。 市建局发言人说:「德艺会的建议书,明显地较其余的优胜。它既可以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外游客到西港城浏览及购物,亦为市建局提供了可行的财务条件,一方面负责保育作为古蹟的西港城,另一方面则使西港城的营运更有经济活力。」 发言人说:「若要西港城此类历史建筑物保持活跃的生命力,必须透过有效措施,使它重新展现社群和经济活力,让公众人士享用其设施,同时也要小心保护其历史建筑及价值。新经营者的建议完全符合此项要求。」 西港城建於一九○六年,是一座经复修後保存下来的爱德华式历史建筑物。它楼高四层,总楼面面积约为四万平方尺,其中一楼的九千七百平方尺,已经租赁与一批专门经营布疋的商户。 西港城的营运合约自二零零三年五月一日起生效,初步为期五年,约满後可以续期。新经营者除了负责西港城所有营运工作之外,同时会承担它的保养维修工程。
-
2003年3月21日
市建局士丹顿街计划呈交城规会审批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五)将上环士丹顿街╱永利街发展计划草图,送交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同时,在湾仔推行的皇后大道东重建项目亦在今日宣布落实。 士丹顿街╱永利街重建计划的地盘面积达四千四百六十平方米。当市建局获得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批准,以及进行有关的土质勘探调查後,会将该项目发展成为商住物业,初步估计涉及的发展成本共十亿元。市建局会引入「坊」的设计概念,令该项目可以有更多休憩用地及行人径,与位於荷理活道南的「苏豪区」,互相呼应。 重建区位於中山史蹟径沿线。该项目将会辟建孙中山纪念公园,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在香港的事蹟。 现时士丹顿街项目大约有四十五幢楼宇,大多建於四十或五十年代,普遍都相当残旧。根据政府二零零一年的人口统计数字,估计约有一百八十户家庭居住在这些楼宇内,但真正数目仍需视乎市建局的实地调查结果。调查工作今日开始,为期三日。 由於士丹顿街项目是首个根据《市区重建局条例》进行的发展计划,因此市建局必须先後得到城市规划委员会及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的批准,才可以开始收购重建范围内所有八十七个业权。整个项目的物业收购及居民安置成本初步估计约为三亿五千万元,但确实数字须待调查结果而定。 市建局展开士丹顿街╱永利街重建计划的通告,已在今日的宪报刊载。市民可於市建局位於上环的资讯中心及湾仔的地区办事处,以及中环海港政府大楼的中西区民政事务处,查阅有关计划的地盘平面图及一般资料。 士丹顿街╱永利街项目所在之处饶富历史及地方色彩,其中包括了美国公理会布道所旧址。孙中山先生於一八八四年至一八八六年在此居住,亦曽於一八八三年在该处接受基督教洗礼。现时该处是必列者士街街市,待重建项目发展完成时,该处会成为孙中山纪念公园。另一项史蹟是前称中央书院的皇仁书院旧址;孙中山先生曽在该书院就读两年。 市建局发言人说:「市建局的设计概念,将会结合这些历史和地
-
2003年3月13日
市建局收购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项目业权
市区重建局今日(星期四)向受到西营盘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项目影响的业主发信,以私人协商方式收购其物业。业主自住的住宅物业,每平方尺实用面积的收购价为三千一百三十七元。 市建局董事会在今日举行的例行会议上,同意上述收购价。 市建局发言人表示,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项目的物业收购开支约为四亿六千八百万元,共涉及二百九十三个业权。整项计划的总成本开支则为十一亿三千四百万元,包括物业收购、安置租客、利息及发展成本。 西营盘是本港开埠初期,港岛区最早发展的一个住宅区。根据市建局较早时为第一街╱第二街项目进行的住户状况调查,重建范围内约有三百户家庭,共七百五十人。 「有关业主会有充足时间考虑是否接纳市建局的收购建议,并在六十日内给予回覆。」 市建局的收购建议是以政府的自置居所津贴政策为基础,亦即是自住业主的住宅物业收购价,是反映类似地区一个假设为七年楼龄的重置单位的市价。 为了鼓励业主在六十日内出售物业,市建局的收购建议在适用的情况下,同时包括一项额外津贴。这项津贴是协助业主支付搬迁费及重置物业所引致的不同开支。 市建局向自住物业业主提供的额外津贴,是参考政府最新的搬迁津贴,每平方米实用面积为一千零三十元(即每平方尺近九十六元),或总额不少於九万六千元;出租或空置的住宅物业则可得七万三千二百五十元的额外津贴。 市建局会经常检讨额外津贴的金额,并就个别项目订定其适用的额外津贴金额。 发言人表示,「我们今日开始向业主发出收购信,信中详细列明了我们的收购建议、测量方法及额外津贴的资料。」 此外,市建局会在短期内为住宅及商舖的业主举行多个简报会,解释收购建议的细则和程序。市建局会有职员专责处理每位业主及租客的个案。居民亦可利用市建局的热线电话2588 2333提出查询。市建局职员会乐於解答居民的问题。 在收购和搬迁的过程中,部分居民或会遇到个人或家庭的